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当"历史"一再成为公共产品的热销内容时,当"历史"反复充当社会争议的聚焦对象时,当"历史"不断现身于国际交往空间时,这种"历史热"除了引发人们对过去的不断关注外,更提出了是否以及如何建设一种"公共历史文化机制"的要求。所谓"公共历史文化机制",指的是对公共领域内历史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与接受加以理性疏导的系统性工程。它既包括个体的自觉性,也指向学术界的参与意识,更对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2.
3.
集体合同制是联邦德国"社会伙伴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在1949-1990年间,联邦德国集体合同制的实践经历了三个时期.受政治和经济形势、以及劳资之间权力关系持续变动的影响,不同时期的集体合同制呈现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的重建(1945-195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的重建进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代表会的复兴运动;第二阶段是在盟军规制下的法制化;第三阶段通过联邦德国内部劳资利益团体的相互角力,正式重建了企业代表会体制.企业代表会体制的重建既反映了德国人推动战后德国社会转型的努力,也反映出这种转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在魏玛德国,劳资关系经历了从合作走向对立的演变历程。8小时工作制的兴衰正是这一演变历史的真实反映。魏玛初期,在革命压力与迅速复员的要求下,8小时工作制首次在德国确立,劳资关系趋于平衡。然而在1923年国家危机中,8小时工作制成为劳资之间的交锋对象,劳动时间紧急令打破了劳资关系的微妙平衡,国家强制调解机制的出现宣告劳资自由谈判历史的终结。此后,8小时工作制名存实亡,劳资关系日趋紧张,并最终在经济大萧条中迎来纳粹独裁。导致这种演变的主要因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政治与经济形势的演变以及劳资双方对合作的认识局限。  相似文献   
6.
重要概念构成了人们感知、理解、阐释历史和现实的方式。对于构建学术体系而言,重要概念不仅是内容,也是工具。本期笔谈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重要概念在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叠加与观念重塑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遏制"概念如何影响了冷战史研究范式?"概念史"将会给国际关系史研究带来哪些借鉴?"羁縻"概念的内涵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实践的宏观演进脉络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天下体系"理论与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内涵存在着怎样的差异?探究重要概念与学术体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为国际关系研究"历史路径"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有助于避免对非西方和西方重要概念的误解甚至以讹传讹的现象,有益于从中国视角与西方学术界进行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7.
正"西方史学史"一直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的重要课程。这一传统由郭圣铭先生初创,中间经历王晴佳、郭海良等学者的承续,目前由包括笔者在内的一批青年学人继续推进。(1)当然,在目前历史学新一轮发展热潮的影响下,"西方史学史"无论作为一种学科方向,还是一门本科必修课程,都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有关"公共阐释"的讨论对历史书写的既有理论及实践提出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德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趋势,部分体现在两年一度的历史学家大会分场话题的量化分析与初步定性描述中:在问题意识上,对于身份认同的追问仍然体现出延续性的特征,不过在结构方面却已显现出多元化的特质;在理论与方法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社会(结构)史向文化史的转向仍在持续,但跨学科的交融态势已经日趋明显;在研究视角上,伴随全球化浪潮而来的,是全球史的再度复兴和各类实践;在历史传授方面,德国历史教育学紧跟整个历史学的前进步伐,而且还慎重提出了"史学公众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1890-1933年间德国社会政策的演进,正是以"制度化"与"民主化"为目标的现代性在"国家/社会"这一权力结构中的又一展演.这一发展实现了现代国家在统治模式上的"理性化",从而成为德国现代化的一次尝试.然而"现代性的病态"却注定了这种尝试以失败告终.德国社会政策改革的这一历史将成为学界反思现代性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战结束后,德国社会遭遇了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多重危机,政府权力亟待合法性认同,社会期稳定。魏玛政府力图把福利国家作为控制与解决危机的一种手段。1918-1920年间,魏玛的福利国家建设曾规范劳动市场、协调劳资关系、改革保险和救济政策、解决住房问题以及调整经济运作模式等方面掀起高潮从短时段看,这些实践活动确立了基本的福利国家原则,维护了政府权威,初步解决了战后德国的社会危机然而从长时段看,这一时期的福利实践存在许多问题,埋下了日后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乃至民主危机的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