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孙瑜康  吕斌  赵勇健 《人文地理》2015,30(3):103-110
针对传统的县域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分析主要考虑空间可达性的问题,提出一套更全面和贴近实际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评价方法体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评价应能反映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服务质量、居民的需求与选择三方面内容,为此应综合采用GIS、问卷调查、出行路线图分析等多种技术。在具体操作上,提出"建立县域公共服务设施等级体系--基于时间距离的设施可达性计算--考虑个体行为选择的服务区划分--基于服务区的设施使用状况评价"的"四步法"。主要有两个创新点:①引入了基于出行调查的服务区分析,反映了设施的异质性带来的居民的自主选择和跨区域流动情况;②对设施服务质量的考虑更全面,不仅限于传统的设施规模,还考虑了医生水平、硬件设备、科室设置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创新活动空间集聚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的空间集聚现象是创新活动最重要的空间特征之一。传统的基于经济学的创新研究框架忽视了空间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创新地理学的兴起,对创新集聚的空间问题研究得到大力扩展和延伸。本文围绕创新活动在空间上是否集聚、在哪里集聚、如何集聚等问题,从集聚化、本地化和网络化三个方面对创新集聚的空间特征进行了梳理,并归纳总结出影响创新集聚的五种机制:知识溢出、服务共享、高技能劳动力匹配、不确定性和竞争,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深化创新集聚空间特征研究、完善创新活动与区域及城市间的互动理论、推动对创新网络的测度与演化研究、加强创新集聚的微观机制及模型化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