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欣 《神州》2012,(17):217-217
艺术发展需要开拓精神,而非定型主义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主义。艺术家以分析材质作为创作宗旨,在观念上强调一种现实性,给予材料以重要地位。改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艺术观念及审美习惯,为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文化的多元态势已全面展开。艺术在前进,而非定型主义的开拓精神将永远为人们所尊崇。  相似文献   
2.
孙欣 《收藏家》2009,(12):31-36
本文是以1975至2007年的32年间,国家和地方文物考古部门分别在江苏省扬州唐城遗址、扬州三元路基建工地、扬州文化宫唐代建筑基址、河南省巩县黄冶窑遗址、巩义县白河窑遗址、密县西关古窑址、登封曲河古窑址、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古墓、安徽省准北市柳孜隋唐运河遗址等地十余次考古发掘报告及其出版百余件唐青花完整器和残片标本著录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金灿灿的奖牌就像基克拉泽斯群岛上那些我们熟识的神话故事一样2004年盛夏,孙甜甜在爱琴海畔的潮湿空气中醒来,没有紧张的情绪,雅典奥运会对她而言仅仅是一次绝佳的体验。赛前几乎没有媒体关注她和她的同伴李婷,甚至中国记者们也簇拥在刘翔、姚明和女排英雄们周围——两个肤色黝黑的中  相似文献   
4.
孙欣 《神州》2012,(15):52
素描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基础学科,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各大美术及设计院校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教学理论模式。而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却尚在摸索与探讨之中,徘徊不前。既定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素描观念的束缚,导致了素描视觉与表现方式的缺失。本文针对设计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合教学的心得与体会,提出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为设计素描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孙欣 《神州》2012,(14):85-85
素描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基础学科,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各大美术及设计院校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教学理论模式。而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却尚在摸索与探讨之中,徘徊不前。既定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素描观念的束缚,导致了素描视觉与表现方式的缺失。本文针对设计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合教学的心得与体会,提出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为设计素描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星哥     
孙欣 《南方人物周刊》2012,(14):104-104
星哥比我大12岁,属虎。今年3月底,他结束了在这个世界上的旅程。也许生活对他来说,大部分时间都不是甜蜜美满的。  相似文献   
7.
孙欣 《收藏家》2006,(12):23-26
元代是景德镇制瓷业日趋成熟、承前启后的重要转折时期。元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瓷器的成功烧造,对后世制瓷业的影响无疑是革命性的,从而决定了明清制瓷业的发展方向,也奠定了此后景德镇成为中国制瓷业的中心地位。关于元青花瓷器的存世量,学术界和民间收藏界有不同的意见,但元代景德镇巨大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则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精美的“至正型”元青花瓷器,不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是难以达到这种“质”的飞跃的。本文拟从生产力的角度对元青花瓷器的存世量谈几点认识,以赐教各位专家和收藏家。一、从宋、明景德镇…  相似文献   
8.
孙欣 《收藏家》2004,(4):13-16
文征明(1470-1559年)是15世纪中叶吴门画派的重要人物,他开创的文氏画风影响了吴中地区的几代画家。陆治和钱谷同是文征明的学生,又都是吴门画派第二代颇具代表性的画家。一方面,他们是文氏画风的忠实继承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各出己意,在山水、花鸟画的创作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为此对清代及近现代画坛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陆治(1496-1576年),字叔平,号包山子。陆治出身于世代业儒的家庭,高祖陆定一自开封移居苏州包山梅梁里,祖  相似文献   
9.
孙欣 《收藏家》2008,(12):68-72
一.唐青花的发现与唐青花窑址发掘1975年,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在扬州唐城遗迹发掘出土了一件唐代白釉蓝彩瓷枕面的残片。这一块青花残片的出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我们对青花瓷的认识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也开启了唐青花研究的大门。此后数十年,国家文博系统、国内民间收藏以及香港和海外相关机构陆续有关于唐青花的报道。1983年,  相似文献   
10.
孙欣 《东南文化》2003,(12):86-91
一般来说,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的认识与把握是在与其他作品的比较过程中产生的。平常看惯了在中原汉文化地区产生的青铜艺术,似乎世界上只有这一种青铜艺术的形式是伟大的。当我带着这种观念偶然翻阅《中国青铜器全集·滇·昆明》卷时,一股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吸引了我,那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黄河流域创造的青铜文明的另一种形式,特别是青铜扣饰所张扬的那种生命的激情更使我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