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一萍 《史学理论研究》2012,(1):115-122,160
欧美学界关于公民投票制度的研究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人民主权与国家主权关系理论、公民投票对各国政治生活的影响、公民投票制度与代议制和民意表达及个人政治权力的关系等。这些研究大都从政治学与法学的视角出发,比较关注实证性问题,甚至仅仅服务于现实的政治目的。本文认为,从历史学角度研究公民投票制度,无论在欧美学界还是在我国都应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释情感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雷迪提出情感表达(emotives)理论,并将之应用于法国大革命史研究.情感表达理论把情感纳入历史学的考察视野,引导学界关注情感在社会与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路径,强调情感表达是一种情感经营,情感真挚只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技巧"与方式.雷迪以"情感主义"为切入点,清晰勾勒出大革命前后法国人的情感变化过程.大革命前几十年的法国,人们的情感过度外露,无条件地尊崇情感真挚,使情感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革命者与反革命者都以指责对方不真挚来加强自身的合法性,导致革命越来越激进直至恐怖政策的实施.罗伯斯庇尔倒台之后,尤其是拿破仑时代,情感重新被视为属于女性的、私人的、家庭的领域,并最终被逐出公共生活.雷迪有关"情感主义"兴衰的研究,强调情感变化背后的历史意义,开启了以往完全被忽视的研究领域,丰富并深化了对大革命前后法国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4.
Référendum的现代意义源自法国大革命的实践活动,而plébiscite在现代法语中的重新启用则反映了法兰西第一、第二帝国时期投票活动的影响。传统观点认为,référendum概念侧重公民投票活动的民主正当性,而plébiscite则强调这种投票行为中所存在的操纵民意等行为,二者之间构成了天然的对立关系。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些学者开始质疑这一观点,认为理论界武断地启用了plébiscite一词,并不顾史实地虚构了它和référendum之间的对立。究其原因,这一切只是为了服务于现实的政治目的。本文认为,有关公民投票两个概念之间的对立关系是成立的,这一对立关系是由法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造成的。认真研究这些学者的讨论,有助于深入认识公民投票问题的复杂性,更准确地把握法国政治体制的某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谭旋  孙一萍 《世界历史》2016,(4):4-15,156
法国大革命的情感史研究旨在关注人们行为背后的情感因素,通过挖掘革命亲历者书写的大量日记和书信等历史文献,探讨人们所经历的欣悦、爱、恐惧、愤怒以及憎恨等具体情感,为认识革命时期的暴力与恐怖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革命初期人们表达了强烈的欣悦与博爱等情感,但新的平等观念很快遭到贵族与教士阶层的反对,这种愿望受挫与被背叛的感觉形成了独特的"阴谋"恐惧,致使整个社会谣言四起,进而引发愤怒与憎恨的情感。除了研究各种具体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法国大革命情感史还着眼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的差异及其相互影响、情感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等,并与其他各国的重要革命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更加深入地认识法国大革命乃至18世纪法国文化的情感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