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庆历新政”是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所主持的一次短暂的变法改革。这次改革的中心是整顿吏治。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所提出的前四条: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择长官,都是针对当时选拔、任用、考察、升迁官吏中的积弊而发。虽然这次改革的时间很短,收效甚微;但这些建议中所体现的改革精神以及改革中的矛盾斗争,或不无可资借鉴之处。因而,值得加以探讨。在论述这些改革以前,有必要先说明一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像顾炎武、黄宗义、王夫之那样卓越的思想家,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它必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明末清初,是我国社会剧烈斗争的时代。这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历史教学工作中,如何正确的划分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是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正确解决了分期问题,才能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到一条线索,才能讲明历史本身的内在联系及  相似文献   
4.
初中本国史「土地所有关系的改变」一段内提出「土地的自由买卖」和一部分农奴摆脱了领主的束缚转变为农民这种自由买卖是怎样开始的、农奴怎样摆脱领主变为农民的。(高润身提问)我国历史,从西周开始,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领主的土地所有制,周天子把殷的奴隶制度推翻后,就把殷族奴隶主所有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他的子弟和功臣——诸侯,大夫,士等等。这些诸侯和大夫既是土地的所有者,也是人口的所有者,同时又是政治上的直接统治者,农奴是随同土地一齐封给领主者,他既受着领主的经济剥削,更受着领主的政治压迫,虽然比之奴隶是得到了一些解放,而却被牢固的束缚于土地之上,农奴对于领主有很紧固的隶属关系。剥削形式(?)取「井田」制度的力役地租,农忙时期须先到领主的公田里替他耕作,连自己支配劳动时间的自由都是没有的。我国土地买卖制度最早开始于春秋时代,公  相似文献   
5.
自从党中央提出向科学進军的号召和周總理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發表以后,全國知識界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和其他文化教育科学工作者同样,廣大的小学教師也以極大的熱情响应黨中央的号召。最近一個時期,我們收到不少小学教師同志的來信胖斜磉_了他們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强烈要求進修以提高自己的願望;同時,又对如何自学進修“歷史”提出一些問題,要求解答。由於問題牽涉的范圍很廣,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又不同,因而不可能在这篇短文中把所有的問題一一提出討論。这里,僅就几个最一般的問題,提出我們一些不成熱的看法,供小学教師同志們参考。首先,需要研究一下我們進修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答案是簡單而明確的:为祖國的需要而進修。我們都是文化教育工作者。文化教育事業是祖國社会主義建设中極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我國社会主义建設和社会主义改造事業的迅速發展,已給我們文  相似文献   
6.
朱熹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9月15日,卒于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3月9日,共活了七十岁。他虽然早年登第,十八岁就考中了进士,但此后五十余年间,仕宦的日子却不多;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读书、著书、讲学中度过的。他学识之博,著述之富,门人之众,影响之深,不仅并世无双,在整个宋元明清时期,也罕有其匹。作为一个哲学家,对他的研究已经很多了;作为一个学问家和教育家,似乎研究得很不够。他自己是怎样读书做学问的,又是怎样教学生的,其中是否还有可资借鉴之处,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对于纠正浮夸空疏的不良习气,发扬朴实认真、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造就新一代的学问家,也许还不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7.
全祖望在《宋元学案·横渠学案》的案语中说:“横渠先生勇於造道,其门户虽微,有殊伊洛,而大本则一也。其言天人之故,间有未当者,梨洲稍疏证焉,亦横渠之忠臣哉!”这个疏证,似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以笔者之孤陋,好像除杨向奎先生外,尚无人涉及。浅见以为,分析这个疏证,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黄宗羲和张载的乃至朱熹的思想,因此,有加以论述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宋儒关于《周礼》的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历来就是一部有争议的书。西汉末年的刘歆和东汉末年的郑玄都认为《周礼》是周公致太平之迹;与刘歆同时的太常博士则斥《周礼》为刘歆所伪造,与郑玄同时的何休则目《周礼》为六国阴谋之书,二者形成尖锐的对立。到了宋代,由于疑古惑经风气的盛行,又由于王安石援引《周礼》进行变法,遂使围绕《周礼》所开展的争议更趋复杂激烈。分析这些争议,应是宋代经学史乃至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