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战争与战争遗留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23日至26日,由杭州师范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与《民国档案》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中日战争与战争遗留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国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近50名学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2011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纪念日,为牢记历史、教育当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承办的“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同志,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发言内容涉及九一八事变及抗日战争研究的诸多方面。兹将发言精要以笔谈方式刊出。(以发言先后为序)。  相似文献   
3.
国民政府时期的户口统计数据与当时的真实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数据并不完全可靠,尤其是抗战时期,随着国土的沦陷,这些地区的户口数大多以战前的数值为替代。国民政府在建立初期,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意将中国的户口数进行扩大;国民政府时期户政法令纷繁,政出多门,缺少足够的衔接,导致户口数的失真;国民政府的户口数统计时间不一致,也影响了其结果的可靠性;统计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年龄申报的数据不尽可信。  相似文献   
4.
2012年5月4日至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与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协办的"国民政府的国防建设与抗战时期的正面战场"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杭州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单位的近3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抗战爆发前后的国防建设、中日两国的作战计划、正面战场和战役、台儿庄大战、南京保卫战、江桥抗战等主题展开讨论和交流。本组笔谈均选自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大量的户口查记方面的文件。本文以浙江省为例说明:当时国民政府的户口查记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调查全国人口数量,更重要的是,以户口查记制度为手段来维持其统治秩序。国民政府建立之初,户口查记目的在于了解全国基本形势,后来发展以反共为主,至抗战爆发以后,则是服务于军事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由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民国史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主办,贵阳学院科技处、政教系、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贵州省史学会协办的"抗日战争研究中的史料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月8日至12日在贵阳学院召开.  相似文献   
7.
《清史稿》进士订误夏卫东《清史稿》是二十五正史中最后一部。最初通行的版本是关外、关内及金梁影印本三种。由于其匆促付梓,舛误甚多。解放后,中华书局曾以金梁本为底本,组织专人进行校勘再版,但其中仍不无差失。近年来,亦有《清史稿订误》等著作相继问世,刊误工...  相似文献   
8.
夏卫东 《古籍研究》2001,(1):3-7,16
《清史稿》为二十五正史中的最后一部,其刊行本有“关外本”“关内本”“金梁本”三种。建国后,中华书局曾组织专人对其进行校订,但其中仍有脱、误、衍等处。近年虽有《&lt;清史稿&gt;订误》、《&lt;清史稿&gt;考异》等书陆续涌现,然对《清史稿&#183;选举志》尚无专门考订之作。笔者近期因研究需要,对该志利用较多,发现不少讹误,现作校勘如下,期有助于清代选举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2008年4月25日,由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和<抗日战争研究>編辑部联合举办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3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研讨会,是接续2005年举办的"抗日战争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学术研讨会,再次以拓展抗日战争研究视角为主旨的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研讨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了抗日战争的研究方法,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总体影响以及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影响等.以下是出席会议的部分学者撰写的笔谈.  相似文献   
10.
秋瑾就义后,在清末社会舆论的推动下,以"男女革命"的无辜受害者的形象出现;辛亥革命成功之后,革命党及后来的国民党为其构建了"革命先烈"的政治形象;抗战爆发以后,为了动员全国妇女投身抗战,秋瑾以"女革命家"的政治符号出现在国民党领导的妇女运动之中。秋瑾的形象转换主要受当时政治形势、社会舆论及文学作品等影响,其中政治因素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