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方志的实用性,把地方志资源优势转变为服务优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更好地发挥地方志书服务现实的功能,实现修志读志用志互动,是第二轮修志工作的新的生长点,也是方志在市场经济中获得生机的关键所在。当今地方志工作在编纂出一部融资料性、便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志书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对志书的开发利用,形成鲜明的地...  相似文献   
2.
二轮修志应用以人为本的思想统领志书,努力把中央关于人口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学深学透,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自觉做到全面、客观地记载特殊社会群体内容,深层次反映人口的社会问题,使志书更贴近民生,体现中国特色方志的致用价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在很多领域需要与国际接轨,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出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商会、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企业并列的社会中介组织应运而生,承担起政府、企业退出的部分社会工作,发挥了沟通企业与政府、生产与消费的双重作用.文章认为首轮修志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或只简略)涉及到商会、行业协会的内容,第二轮修志要记足、记好这部分的内容,应按其社会团体这一属性安排篇目,文章以工商领域的商会、行业协会为例,拟在社会团体篇工商团体节中记述,记述的内容应追溯商会、行业协会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蓬勃发展的原因、作用及存在问题等几方面,可采用文字及表格形式记载.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志书历来有重视自然灾害记载的传统。首轮志书有关灾害内容的记述有独到和不足之处。第二轮修志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编纂工作,总结吸取首轮修志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深入研究所记述内容的时代背景,把志书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放在编纂重要位置考虑,贴近时代脉搏,加强有关灾害内容的记述,使之更好地服务当代、垂鉴后世。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志书历来有重视自然灾害记载的传统。首轮志书有关灾害内容记述有独到和不足之处。第二轮修志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编纂工作,总结首轮修志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深入研究所记述内容的时代背景,把志书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放在编纂重要位置考虑,贴近时代脉搏,加强有关灾害内容的全面、真实、完整地记述,努力把第二轮志书编纂成为服务当代、利在千秋的精品佳志。  相似文献   
6.
孙诒让是我国近代朴学大师,在经学、诸子学、文字学、甲骨学、金石学、校勘学、目录学、文献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清史稿》482卷有传。他在博览群书的同时,十分注重搜集、整理、考证浙江乡邦文献,并积极参与地方志的编纂和研究,为浙江地方志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丰硕,跻身方志名家行列,为世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7.
首轮志书大多承袭了旧方志的传统理念,记载的内容一般都不超出地域范围(根据行政区域所确定的范围)。而第二轮志书主要记述改革开放带来日新月异的大变化,要想全方位反映一个地区的全貌,充分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就要适当地越境而书,使修志工作与时俱进。本文以第二轮修志中的“在外温州人”记述内容为例,谈谈如何记述在外本籍人的创业...  相似文献   
8.
修志资料与志书一样,都具有重要的保存和开发利用价值。首轮修志资料存档工作存在不足,第二轮修志有了一定地改进和提升,但还缺乏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本文结合第二轮修志实际,就如何做好修志资料归档保存、开发利用和服务工作提出建议,使地情资料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9.
民营经济作为改革开放的热点问题和新生事物,应成为续修志书记述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在续志中记好民营经济,我们现刊发与此有关的两篇章,以引起大家的思考。欢迎志界同仁来稿阐发自己续修志书时在民营经济资料征集、篇目设计、记述内容、记述方法等方面的见地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加强方志的实用性,把地方志资源优势转变为服务优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更好地发挥地方志书服务现实的功能,实现修志读志用志互动,是第二轮修志工作的新的生长点,也是方志在市场经济中获得生机的关键所在。当今地方志工作在编纂出一部融资料性、便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志书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对志书的开发利用,形成鲜明的地方志工作特色,真正实现修志为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