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孔孟儒学由仁而仁义的理论发展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传世文献观察,春秋时代以礼、义并称最为普遍,义是礼的质,礼是义的文,内容与形式互为表襄。孔子对义并不否定,但义之所以为义,应有更深层的根据,由是而提出仁。仁的意义虽经丰富扩宽,但就其本质言仍然无法解释“杀身成仁”之类行为如何可能;因此促使孟子仁、义并举。在其四端说中,仁之端收窄还原为恻隐之心,而义之端则指追求合理性的价值意识,基於此一价值意识,人类种种道德行为才可以得到解释。在这个意义上,孔子特举仁而孟子仁义并举,是儒学理论发展的自然需要,在其思想系统内部具有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