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石材和砖瓦是明代长城在山区最常见的建筑材料。本期的两件文物就是由这两种最普通材料制成。林赛不但亲自在实地发现了它们,还试图从它们自身的特点出发探究其过去和用途。  相似文献   
2.
吴琪 《文史博览》2009,(11):10-11
沈阳解放前夕,一些银行资本家抽调巨额资金逃亡关内,私营银号锐减。及至沈阳解放当时,全部停业。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后,政府立即接管了国民党的官僚资本金融机构,成立东北银行沈阳分行,下辖4个支行。首要任务是肃清伪币流通、遏止通货膨胀,稳定金融物价;银行限期用东北币收兑伪币,明令禁止金银私相买卖和计价流通,迅速占领贷币市场。  相似文献   
3.
1570年前后是北京至山海关之间的明长城最为辉煌的时期。在蓟镇总兵官戚继光的指挥下,烽火敌楼以崭新的思路设计使长城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林赛用一张城工碑拓片和戚继光的军刀讲述这一时期长城修筑和这位功勋卓著将领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吴琪 《神州》2013,(34):4-5
“隐含作者”是叙事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对译者解读原语文本,进行角色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杨宪益和霍克斯在英译《红楼梦》过程中的不同叙述策略选择,旨在证明译本生产与“隐含作者”的关系,这为我们从新的角度审视和评价不同译者的翻译提供了相对客观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虚拟长城展览的第五部分,威廉·林赛试图用两件金属器具来揭示发明和技术是怎样对长城历史产生影响的。这是两件最初使一方得利,最终使双方受益的器物。  相似文献   
6.
长城虽已废弃不用,但它的故事仍然被中原之外的民族和西方人“续写”。这两件文物记录了中原大明王朝一夜之间的终结和西方对天朝虎视眈眈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这些早期的插图和照片均是一些途经长城的外国人绘制或拍摄的。它们预示着危机的来临。这些危机影响着长城,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和所有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纸张和铜铁的可比性可能不强,然而,用这两类材料制成的文物,在16世纪到来之际,所揭示的现象和发出的声响都传递了同样的信息:1500年来在创新、技术和知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将要被西方世界所超越。  相似文献   
9.
15世纪初,长城内外战事不断,长城上下烽烟四起。在过去的1700年间,三分之一的王朝均修筑长城——尽管长短不一,形状建制各异。威廉通过一把关城门锁和一支手铳介绍长城运作的战略和火器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在长城修建史上,为何对马匹的需求间而不断?为何十六世纪成为长城修筑的顶峰?威廉将用一幅精美的绘画赝品和一块粗糙的石碑来深入挖掘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