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玉敏 《攀登》2010,29(1):66-71
生态文明是人类正在追求的新的发展高度和境界,体现着人类正沿着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演进之路向着人类与自然真正和谐相处的目标迈进。环境伦理观照了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道德意义,关注了生态环境之于人类的全方位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和生存态度与生存方式的重新而重要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必然包括环境伦理的建设内容,中国的环境伦理建设问题需要从细微处加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吴玉敏 《攀登》2011,30(2):27-33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既对资本主义社会造成很大破坏,影响十分恶劣,却也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魅力,更让社会主义透现出光明的发展前景。但这并不等于资本主义行将灭亡、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时机已经来临。金融危机给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更加深入反思和认识的有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确立理性看待资本主义的态度,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与信心。  相似文献   
3.
吴玉敏 《攀登》2013,(2):15-21
从字面上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普及和深入人心的问题,而干群关系则主要是干部在实际工作能否做到深入群众、关心群众、解决群众疾苦的态度、作风及方法问题,两者之间的关联度并不明显。但无论在具体实践中所反映的情况态势,还是理性逻辑层面的认识分析,都一再凸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与深入无不与实际中干群关系的变化之间有着既特殊又紧密的内在联系。换种说法,即现实中干群关系的是否良性不仅影响到执政党的声望及其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与支持,而且影响到广大群众对执政党倡导的价值观及指导理论的理念认同与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4.
吴玉敏 《攀登》2001,20(Z1):190-192
对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根本区别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可以杜绝现实生活中打着科学招牌,以科学自居蛊惑人心的一些歪理邪说,使人们更具一种科学的、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进一步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理论挖掘,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一二十年前的那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实现了哲学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为我们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①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铺平了道路,为改革开放以及形成和完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扫清了障碍,逐步解决和消除了人…  相似文献   
6.
吴玉敏 《攀登》2012,(3):14-20
中国社会改革发展在经验方面早已成就斐然。现在的中国亟需一套自己的学术框架和理论体系来对自己的发展模式进行界定和解说。但是,中国并没有建构起真正属于自己本土的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和框架,其学理意义上的内在逻辑和思想范畴尚未形成,从而造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政治经验成就突出,理论体系却呈现分散乃至影响力减弱的状态。政治色彩浓厚、学理阐释有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明显的矛盾存在特征。  相似文献   
7.
吴玉敏  郑丽娅 《攀登》2005,24(5):72-75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决不仅指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了新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以及所有用后现代手法改造马克思主义的许多观点和派别.他们不仅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差别甚大,而且与传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也有着鲜明的异质性.但在背弃马克思主义很多基本观点理论的同时,大多数的后马克思主义者又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资本主义持质疑和否定的态度,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分析认识问题的手法,需要我们做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吴玉敏 《攀登》2014,33(5):28-34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思考都是基于世界现代化的视野,与全球范围内的现代化潮流保持着内在的一致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置于现实的现代化实践中,是通过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始了现实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探索征程。这正是邓小平高瞻远瞩的时代眼光和历史维度的战略思维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吴玉敏 《攀登》2022,(1):42-48
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21世纪初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个发展历程不仅显示了中国在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念与方式上的不断升华,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创新成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将对以人民内部矛盾化解为主的社会治理从重点到思路再到目标进行了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和处理规划了更具现代蕴意的运行逻辑和目标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与改革开放相伴随的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增长,不仅呈现出人的能动性全面增强和提升,而且表现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自觉性的拥有和加深。但在国人的主体意识增长在有着积极的、正向度的总趋势的同时,却也有着一些或支流、或暗流的消极的、负面的抑或异化的现象和情况。这实际是与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性追求与焦虑交织在一起。至此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重要纪念时日,深入讨论四十年来中国人的主体性成长与变化问题,对于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推进具有不容忽略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