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到大理喜洲的旅游者,参观的热点集中在集白族民居建筑大成的严家院、董家院和杨品相住宅。进入这些大院须购买门票,而在同一块地皮上,离大院并不遥远名叫大慈寺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华中大学的校址。如今,除了70岁上下的老人,而且是有文化的以外,连本地人都不知道这一段不该遗忘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2.
吴棠 《纵横》2005,(12)
全面抗战爆发后,内地的大学和中央科研院所南渡西迁,一大批专家、学者、教授、文化人来到被称为“大后方”的云南。他们在各自从事的专业研究领域和对年轻学人的遴选与培养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学术界呈现出“乱世中的辉煌”。在这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西南联大的教授比较熟悉,对文博界学者的业绩就知之不多。我国学术界认识李霖灿,多半是读过他的力作《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以及他对纳西族语言、文字、社会、民俗田野调查和研究出名,被称为“么些先生”。忽略了他还是一位造诣很深的艺术家和写一手好散文的作家。至于在文博…  相似文献   
3.
点苍山下,大理城南,有一股清冽的泉水,人称“石马泉”。相传很久以前,附近住着金老倌一家人。这金老倌五十多岁了,每天上山砍柴,十四岁的女儿阿凤和老伴在家打草鞋。他家门前有一块很大的石头,这石头上端有两个象马耳朵的丫杈,阿凤母女打草鞋的绳扣就拴在这两只石耳朵上。这天清早,金老倌上苍山砍柴去了,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