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山西侯马褚村遗址试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褚村位于侯马市西北6公里的汾河左岸。遗址分布在村东、村北的汾河台地上 (图一),以村东北高地最为丰富,该高地濒临汾河谷地,高于现今地表3米左右。因积年破坏,遗址保存极差,地层几无,地面碎陶片俯拾即是。遗址时代包含有新石器、东周两个时期。五十年代末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便发现该遗址并竖立有保护标志,其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侯马市博物馆对该遗址多次调查,但发表资料甚少。1991年11月我们对该遗址进行复查,收获颇奉,随即开探沟一条予以试掘,现将调查、试掘收获简报如下。 一 地层堆积 探沟(TG)位于高地东北汾河谷地断崖上,面积6×2.5米,方向正北,堆积分三层。 第①层 杂物堆积层,厚0.35—0.40米。 第②层 现代扰乱层,厚0.15—0.45米,含大量陶片及砖石、瓦、灰渣等。该层下有一现代扰沟打破同层下H1,扰沟及H1又均打破第③层。H1为近圆形,口略大于底,浅灰色土,结构疏松,包含物不多。  相似文献   
2.
西周倗国墓地出土荒帷印痕的科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献记载,荒帷是周代贵族墓中用作棺饰的一种丝织品.然而,因难以保存,一直缺少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据.2004年在西周倗国墓地发掘时,发现了板结在土层表面的荒帷印痕,为了解古代荒帷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我们采用显微观察测量、扫描电镜(SEM-EDS)、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以及淀粉粒刚果红染色法等方法和技术,对荒帷印痕和土样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荒帷为平纹组织,经纬密度大约为38×24根/平方厘米.所用红色颜料为朱砂(HgS),黄色颜料推测为黄赭石.石染法所使用的胶结物应为淀粉类黏合剂,说明汉代郑玄对<考工记>中"钟氏染羽"的解释确有所指.纺织品残留印痕的科技分析可以获取丰富的潜信息,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山西北赵晋侯墓地一号车马坑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北赵晋侯墓地于1992~2001年经过了6次大规模的发掘,清理晋侯夫妇墓9组19座,每组晋侯夫妇墓均有数座陪葬墓和一座车马坑。一号车马坑属晋侯苏墓,是该墓地最大的一座车马坑。自1992年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对一号车马坑先后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发掘,该坑东部葬马,西部葬车。马坑中至少有105匹马,车坑中有48辆车。该车马坑是目前所知西周时期规模最大、陈放车辆最多的车马坑,车辆均为整车放入,车舆的种类多样,对于研究西周时期马车的种类、形制、结构与埋葬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横水墓地最重要的发现是荒帷,也就是最早在 1号墓椁室内壁上露出的鲜红色带图案好像纺织品的东西。先秦史籍《周礼》、《仪礼》、《礼记》等对荒帷有多处记载,荒帷如棺罩,是真正意义上的饰棺之物。荒帷又称墙柳,《仪礼·既夕礼》郑玄注云: “饰柩为设墙柳也……墙有布帷,柳有布荒。”贾公彦疏日:“设墙柳也者,即加帷荒也。”《周礼·天官·缝人》郑玄注:“孝子既见启棺,犹见亲之身,既载饰而以形,遂以葬,若存时居于帷幕而加文秀。”可知荒帷的设置乃是对死者生前居室中帷幄一类设施的模仿,但另一方面,在出殡时荒帷还可起到“华道路”的作用,如《丧大礼))郑玄注云:“饰棺者, 以华道路及圹中,不欲众恶其亲也”。  相似文献   
5.
《左传·成公六年》有这么一段关于春秋时期晋国迁都新田的记载: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国利君乐,不可失也。”韩献子将新中军,且为仆大夫,公揖而入。献子从。公立于寝庭,谓献子曰“何如?”对曰:“不可,郇、瑕氏之地土薄水浅,其恶易。易则民愁,民  相似文献   
6.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发掘了两座西周中期的大型墓葬。两座大墓的葬具均为一椁二棺,其中M2还有殉人4具。墓中均出土有大量的青铜礼器,如鼎、簋、爵、觯、盉、盘等,并各出土铜甬钟5件。许多铜礼器L的铭文中有“倗伯”2字。发掘者认为,M2的墓乇是佣伯,M1的墓主是佣伯夫人。尤为重要的是,在M1的外棺上发现了大面积的“荒帷”痕迹,为研究两周礼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吉琨璋 《中华遗产》2009,(5):118-135
要说20世纪西周考古的最大发现,曲沃北赵晋侯墓地绝对会当之无愧地名列前茅,而在晋侯草地举世皆惊的众多发现中,车马坑的发现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项。古人什么时候发明了车,他们的车是什么样子,如何驾驶,车在古代生活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呢?让我们一起回到两千八百年前,去感受那个车辚马啸的大时代。  相似文献   
8.
山西横水西周墓地研究三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至2005年发掘的山西绛县横水墓地M1、M2,为佣伯及其夫人的并列异穴合葬墓。两座墓均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平面呈“一”字形,墓道在西侧,墓主人头朝西。二层台上皆随葬木车一辆,墓内随葬大量的铜器、玉器、陶器和漆木器。M2的墓主是佣伯,俯身直肢葬,随葬铜戈4件。铜礼乐器有鼎3、簋1、尊1、觯1、岙1、爵l、卣1、甗1、盘1、甬钟5件,共16件(其中8件有铭文),此外还有陶鬲1件。M1的墓主是佣伯夫人,仰身直肢葬,出土有荒帷。随葬的铜乐礼器有鼎5、簋5、甗1、鬲1、盂1、盘2、岙2、提梁壶1、贯耳壶1、觯1、甬钟5件,共25件(其中8件也有铭文),陶器有鬲、高圈足簋、大口尊、三足瓮、圈足瓮、浅盘豆等30余件。发掘者认为,这两座墓的时代为西周中期的穆王时期或稍晚。在以晋文化为主的晋南,新发现了一个不见史籍记载的佣国,令人欣喜。笔者曾经探讨过其文化性质及其与晋文化的关系。本文再就荒帷、佣伯、西周时期的王畿范围等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关于荒帷在M1椁室内,大面积揭露出套盖在外棺上的荒帷,即当时的棺罩。与荒帷同时出土的,还有在外棺盖上的小木结构痕迹,以及形状类似帐架构件的铜用具。小木结构痕迹是方格状的木架,已塌落成堆,失去全貌。我们推测,这可能是墙柳之类的饰棺之物。M1下葬后不久,椁室内多次进水,棺椁之间逐渐被淤土占据,而椁室以外的填土始终没有倒塌,于是,椁室内的荒帷得以幸运地保存下来。这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饰棺之物,为研究史书所载的“荒帷”提供了实物资料。整体来看,荒帷的现存状况类似于今天的蚊帐。顶部已塌落,结构不详。其西、北面保存相对较好,现存高约1.6米,西北角有向下错位的现象;南面的上部已塌落,现存高约1.2-1.3米;东面保存最差,只剩下面的局部,高约10多厘米。保存下来的总面积有10平方米左右。荒帷整体是红色的丝织品,由两幅横拼而成,拼接的地方有明显的接缝,下有扉边。因多处有褶皱现象,所以实测每幅宽至少0.8米,总长约1.8-2米。外面是非常精美的刺绣图案,主题纹饰为凤鸟。北壁荒帷的画面保存较完整,至少观察到三组大小不同的凤鸟纹。图案  相似文献   
9.
曲沃,古之晋都.物华天宝,晋国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大量古化遗存。  相似文献   
10.
晋南龙山期文化同东下冯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晋南龙山期文化同东下冯类型的关系吉琨璋一、引言在太岳以南、黄河以西、以北的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的广大区域内,分布着众多的不同时代的古文化遗迹。近年来,这一地区的考古发现和发掘表明,这个地区的龙山期文化可以以峨嵋岭──绛山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类型。北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