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好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起虎皮斑,提起钓鱼钩。”这是流传的验漆口诀,自从在雕漆大师文乾刚口中听到,这四句话多日来一直在我脑中久久徘徊。这里的“漆”指的可不是现在使用的化学涂料漆,而是大漆。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部流出的一种乳白色液体,可以用来髹涂器物,称为“大漆”、“生漆”、国漆”或“土漆”。  相似文献   
2.
1987年12月,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十一届全体会议上,中国的故宫博物院、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泰山、长城、秦始皇陵(含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六处文化和自然遗产首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是与一个人分不开的,他就是侯仁之先生。  相似文献   
3.
起源 大约在南宋光宗皇帝时期,浙江永嘉的一种地方小戏迅速崛起,它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被称为南戏.南戏音乐南曲与江苏苏州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方言结合形成了昆山腔,元末顾坚等人对昆山腔的形成有所贡献.明朝嘉靖、隆庆年间,长期寄居太仓的南北曲歌唱家魏良辅与河北人张野塘等一批艺术上的志同道合者将北方曲调吸收进昆山腔,同时将北方常见的乐器三弦与箫、笛、拍板、琵琶、锣鼓等乐器共同用在伴奏之中,使其唱腔变得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后人称谓魏良辅的"昆腔时曲水磨调"为昆曲.一般认为,约生于1521年的昆山人梁辰鱼创作的《浣纱记》是最早用昆曲唱法演出的剧作.经过魏良辅的改革和梁辰鱼的艺术实践,昆曲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江苏、浙江地区主要的戏剧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红楼梦》高鹗续本第八十六回中有一段描述,(宝玉)便说:"妹妹近日愈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黛玉嗤的一声笑道:"好个念书的人,连个琴谱都没有见过。"这里所说的琴谱,正是自唐朝以来就一直传承的古琴减字谱。琴韵悠扬?艺道绵长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一件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至今仍在鸣响的古老乐器。古琴之于中国人绝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在中国  相似文献   
5.
全国昆曲从业者约八百人,在“非遗”前一直苦苦支撑,所以在昆曲界一直有个说法,称昆曲从业者为“八百壮士”。围绕昆曲“非遗”十二年来的变化以及昆曲未来发展之路这两个问题,七大昆曲院团负责人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感受(以采访时间为序)。  相似文献   
6.
近十二年的昆曲发展历程中,有个人不能不提,他引领了一股昆曲青春之风,被称为“昆曲义工”、“昆曲推手”,他就是白先勇。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弹琴(多指古琴)、弈棋(多指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雅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合称琴棋书画,直到今天也常以此表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琴与棋,今人仍多在弹奏与对弈,琴棋本身的形态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古时的书与画,今人还能得见真容的,却已经少之又少.这里必须提到古籍修复技艺、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这两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上下提倡文化大发展的当今,如果不是熟练掌握这门技艺的大师、传承人还在孜孜不倦地修复、教学,恐怕未来每年将要有数万古籍古字画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再无复原得见天日的可能.了解、珍惜和懂得尊重这门技艺的人们把修复师们称为"中国书画的神医".  相似文献   
8.
卫小溪 《世界遗产》2014,(4):100-105
绚丽的色彩、精巧的针法、飞舞的梭子、清幽的乐声……这是一段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区广场上播放的蚕桑丝织技艺视频,即使是在车马喧闹的路边,视频中老艺人手指拨动丝线、嘴唇触碰飞梭的声音仍清晰可辨。  相似文献   
9.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这是在昆曲最为衰微的时候昆曲艺人由衷的慨叹.也是我对丛兆桓先生访谈之后,走在夜幕下,脑海中久久回荡着的声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