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水浒传》中,身背两条人命的杀人犯武松,只判了个"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这样的判决,在杀人偿命的古代,的确有点太轻了。这到底是宋代法律如此,还是有人徇私舞弊?本文仅围绕故事本身稍作解读。的确,西门庆、潘金莲这样的恶棍淫妇,古今都会被万人唾骂,也算是罪有应得了。但他们作的恶造的孽,应该由法律来判决,武松是没有权力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自古讲究"人有三尊,君、父、师"。不过,古人为何把老师称为"西席"呢?古人席地而坐,《礼记·曲礼上》:"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西方的座位最尊贵,宾主相见,都是让客人坐西方,以示敬重。这个座位就被称为"宾席"或"宾位",坐在这个座位上的客人就被称为"西席"。古人对老师最为尊重,所以就把老师  相似文献   
3.
一、对天发誓张勋拥兵逗留津门时,其野心已昭然若揭,大家都怀疑他有复辟之嫌。但当大家问到这件事时,张勋信誓旦旦地表示"决无此事"。见大家仍不相信,张勋对天发誓道:"我如果有此心,将来这一颗头颅必为利刃所断。"等他1917年7月1日凌晨复辟后,某公问他:"前日誓词,言犹在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的影视作品中,在战场上厮杀的战马上都披挂有马镫,这是不符合史实的。三国时期,人们骑的马上还没有马镫,这一点,无论是从史料的记载里,还是从考古的发现中,都被证明了。我们先看这个"镫"字。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它是"锭",当时的"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盛熟食的器皿,另一种就是指用于照明的灯盏。这种解释,得到了曹魏时期张揖的《广雅》和南朝梁·顾野王《玉篇》的赞同。如果"镫"字还有其他解释,他们都会在这些工具书里加以更正  相似文献   
5.
正最早见到"翠微"一词,应该是在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中,"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对后两句的解释,大都是"回头望望刚才走过的山间小路,苍苍茫茫笼罩在一片青翠中"。其实,这里的"翠微"还是解释为"山腰"为好。苍,已经是指深绿,比青翠还要好。  相似文献   
6.
纯皇帝幸滦阳,有随侍太监某,滋扰民间。若瀛抚以善言,太监愈咆哮,乃命缚之,立加大杖数十。方敏悫公时督直省,大诧曰:"张某疯矣!"乃立劾之。上察其情,曰:"非太监恣行不法,若瀛安敢杖之?其人殊有家风,诚可嘉也。"因立擢为同知,而遣戍其太监。真圣主大度有异于人也。(清代昭连《啸亭杂录》)常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  相似文献   
7.
"枪替"就是雇人代考,替人考试的人就叫"枪手"。 "枪替"自唐朝开始出现,直至清末科举考试结束,1000多年来,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可以这样说,它伴随着科举开始而开始,又伴随着科举结束而结束。  相似文献   
8.
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节称为“春节”。在这以前的历朝历代,都没有把年节称为“春节”过,所以从此算起,“春节”一词的历史到今年刚好是100年。  相似文献   
9.
正火药,古人把它称为"着火的药"或者"发火的药"。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它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一样,成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火药的发明起先并不是为了军事的需要,它与豆腐等食品一样,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为帝王贵族炼"长生不老药"时偶然发现的,只是豆腐成了食品,  相似文献   
10.
古代的“我”与现在的“我”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在古代指的是一种短兵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