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延绥镇的红山市是蒙古部俺答汗及其众多部族归款以后,经河套地区吉能等部请求,明政府同意并于隆庆五年(1571年)在榆林镇开设的互市市场。红山市不在现在所说的头道河一带的滩地,而在当时的"款贡城",这是当时的制度决定的。易马城虽然在以前做过易马市场,但在红山市设立以后就不再与互市场有关了。先有易马城,后有红山市,而不是相反;易马城不是当时的民市,红山市也不是单纯的官市。红山市互市时间,最初是定在在每年三月进行,但后来因蒙古诸部屡有侵犯,或因马价和抚赏纠纷等原因,相关制度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互市时间迭有更换,并且马市也时开时罢。  相似文献   
2.
宣德至万历年间蒙古诸部侵扰九边的时间分布与地域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德至万历时期历时190余年,蒙古诸部相继雄起,频繁南下侵扰.本文从蒙古诸部侵扰的时间分布和地域变迁两个方面,分别探讨了这一时期蒙古诸部侵扰的时间分布特点、侵扰地域的差异,以及主要部族侵扰的时空变迁特征,期望能对这一复杂历史过程的认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杨正泰《明代驿站考》"陕西部分"驿站中存在的一些设置时间空白、错误或不清楚等问题,在可能的范围内加以补正或辩正,对尚未列入《陕西驿站考》中的一些漏考驿站,加以补考。文中共补正或辩正驿站27个(含设置时间),除补正中考出相关驿站的设置时间外,又考出33个驿站设置的时间,补充漏考驿站26个。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地志资料,对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市镇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清代地志关于市镇的记述很不平衡,市镇的概念和内涵在诸多方志中不一致;市镇并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一般行政区划,也不全是一方的行政中心;市镇包括市集主要表现为一方经济中心地的功能,社会活动是伴生的现象。市镇按集日分配看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年集、月集和日集,其具体情形和分布略有不同,地域特征显著。由于地志资料记述较为混杂,在作具体研究中应当澄清和分析,而不可贸然用之。  相似文献   
5.
清前中期黄土高原地区沿边军事城镇及其功能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黄土高原地区沿“边”军事城镇多承袭明制 ,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仍然发挥着军事功能 ;与以前不同的是 ,本域军事城镇在新形势下呈现出总体的衰落、数量减少和功能转化。具体表现在军事城镇行政化、城镇自然消亡及由兵员锐减而导致的军事功能减弱等 ;沿“边”地区增置的军事防卫城堡也不少 ,但其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6.
城市书院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城市书院在全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清代西安、兰州和太原三个省会城市书院的时空分布及其选址特征的研究,以揭示三个城市之间书院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清代三个省会城市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时段的差异,也有重心的变化。书院的选址和分布格局在观念、发展道路以及格局模式等方面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7.
明代信国公汤和"沿海筑城"问题在明代文献及其以后撰著的明代史料中有不少分歧。对于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有五种说法,但只有其中一种是正确的,这就是洪武十九年二月以后到洪武二十年十一月之间。汤和所筑城池分布在"浙东西沿海"之地,不少明清文献所谓汤和在沿海所修筑城池分布于"登莱至浙江"沿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这一错误来源于郑晓等的错误认识,以后诸多文献承袭此说,遂一错再错。汤和所筑城池包括新建、修葺、扩建、改建等形式,五十九城是个实数。  相似文献   
8.
宝鸡10县城镇近代化的过程与城镇空间格局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宝鸡市辖 10个县城小城镇近代化的过程、特点 ,论述并分析了这一过程中若干小城镇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变迁原因 ,认为宝鸡小城镇近代化走了先后不同的两条道路 ,即1937年前发展缓慢 ,其后发展迅速 ,影响城镇近代格局变迁的主要因素是近代交通和小城镇的优越区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祠庙称谓、祠庙分布、石庙分布及庙前石像生和石兽的变化等四个方面 ,对《水经注》所载近二百个祠庙作了初步研究。对《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祠庙解释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指出和分析了庙前景观石兽的变化和祠庙发展的过渡性特征 ,对一些传统说法作了补充说明。最后 ,从地理因素考察了祠庙空间分布的特征和原因  相似文献   
10.
明代前中期九边地带的区域防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洪武时期地方防守的基本形式是省区及与此相关的行都司防御,防守重点是省区和呈团块状分布的军事战略要地。此外,朝廷委派公侯等将军驻防边地,导致了诸将管防区的出现和区域防卫的复杂化。永乐以后,以边境为主体构建边防,防御重心移至边境沿线,形成九边防御区。九边的形成经历了初级形态和典型形态两个阶段,虽然各边形成时间不一,但至正德年间已经全面建成,至此"九边"一词出现。正统以后,九边内部分防区日益发展,以镇为单位的大区域和镇内小区域相结合的防御形式,发展为九边区域防御的稳定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