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1990年9、10月间,日本长期资本收支连续出现前所未有的巨额黑字以来,到1992年3月止,长期资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曾大规模地向日本还流,还流总额共达555.67亿美元,其中,1991年的还流额为370.57亿美元。1992年1—3月的还流额为140.77亿美元。这意味着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是世界最大资本输出国的日本,一时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在环境基本法和环境基本计划的框架下推进了循环社会建设,新世纪以来通过实施《循环社会基本法》和《循环社会基本计划》,继续推进了循环社会建设。同时,环境立国战略也对循环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次《循环社会基本计划》强调了建设循环社会的紧迫性和新课题,提出了2015年前的任务、目标、政策方向和政策措施。日本循环社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可供我国学习、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日本市场经济的封闭性和不完全竞争性刘昌黎战后以来,日本在重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直奉行所谓的“三大原则”和“两大自由”。三大原则是指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契约自由的原则和自我负责的原则。两大自由是指生产者自由和消费者自由。以此为前提,日...  相似文献   
4.
日本世界工厂的发展及其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50~60年代,重化学工业迅速发展初步奠定了日本世界工厂的基础.80年代中期前后,以汽车工业、电气机器工业、机械工业等加工组装型工业和半导体工业的高度发达为标志,日本继英国、美国和德国之后,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日本世界工厂发展的过程中,产业政策、贸易立国战略、技术革新和设备投资、大批量生产与专业化分工、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泡沫经济崩溃后产生不良债权以来,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就一直是持续增加的趋势,这在90年代后期尤为明显,巨额的不良债权对金融机构和日本经济都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为此,日本政府通过制订有关金融法规推进金融改革,实和金融稳定和政策和金融缓和政策,加强金融监督和金融检查等有关措施,千方百计地解决不良债权问题,日本政府解决不良债权的政策措施并未能阻止不良债权的继续增加,其处理不良债权的计划一再的落空,今后也不会一帆风顺,尽管如此,有关政策措施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自通货紧缩对日本经济的严重影响引起广泛重视以来,围绕如何打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局面,日本学术界出现了综合经济对策重点是优先处理不良债权还是优先消除通货紧缩的论争。2002年10月30日日本政府公布《加速改革的综合对策》、12月12日公布《加速改革的计划》以后,这一争论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尽管如此,迄今为止,日本政府仍难于采取优先消除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30多年的曲折发展,出现过两次高潮,现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地位和投资结构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而日本经济则陷入长期停滞,前景黯淡,日本企业纷纷以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可望进一步呈现波浪式向前发展的态势。为此,我国要采取积极的对策,进一步推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经营规模继续扩大,当地经营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体现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新阶段的新特点。我国在吸引日本直接投资方面既有有利的机遇和发展前景,又面临着严峻的竞争挑战,必须根据新形势采取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日本政府为改变信息化相对落后的状态,在新世纪初制定《IT基本战略》,决定实施IT立国战略,2005年把日本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为此,日本政府以制定《IT基本法》、实施IT立国战略为中心,通过e-Japan战略、IT新改革战略、IT新改革战略政策纲要和e-Japan重点计划等,积极采取了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又提出《u-Japan构想》,争取在2010年建设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以消除数字鸿沟,使地方也能够充分利用IT基础设施,有信息均等和机会均等的公平上网环境,以建设充满活力的地方,实现城市和地方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