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坐落在京郊昌平县的蟒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它交通便利,景色优美,被誉为十三陵风景区的一颗绿色明珠。如果到这里一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享受。 蟒山公园建在昌平西北,紧邻明十三陵,西南为十三陵水库环抱,因其山势起伏犹如大蟒,故而得名。最高峰海拔659米,距城区40公里。蟒山公园的前身为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有人工林12万亩,景区内层峦叠嶂,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86%,有各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史兴起过程中,布鲁斯·马兹利什提出了不同于威廉·麦克尼尔、马歇尔·霍奇森、斯塔夫里阿诺斯、杰里·本特利等人的观点。他关注当代全球化现象,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史学界的全球化研究界定为"新全球史",其研究主题包括全球化、跨国公司、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性与地方性的关系、全球文明,等等。他对全球文明构建中的地方与全球之间关系、跨国公司、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人道观念这些问题的阐述体现了其新全球史的学术探索。他提出并倡导的新全球史研究与其学术经历有关,也与20世纪下半叶全球化大潮这一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史:学理建构及其开放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历史研究在西方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添加妇女的历史到以社会性别为分析范畴的妇女史——“她史”,再发展到社会性别视角下注重差异与多元的社会性别史,短短30年的时间,它不断走向成熟,也逐渐得到主流史学界的认可。本拟讨论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中的妇女史与社会性别史研究,如何寻找它  相似文献   
4.
刘文明 《史学集刊》2023,(1):37-41+31
<正>19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近半个世纪的技术积累,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气、内燃机、石化工业为代表的新技术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由此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与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从而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由此英国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将1875年至1914年这一历史时期称为“帝国的年代”(The Age of Empire)。“帝国年代”的显著特征,是西方列强在资本的推动下加强了对世界市场和殖民地的争夺,掀起了殖民扩张和瓜分世界的狂潮。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发生于19世纪下半叶西方"文明"话语盛行之时,以"文明"与"野蛮"二元划分为基础的文明等级观将中国和日本列为"半文明"国家。但日本以其"文明开化"而自诩为"文明"国家,宣称甲午战争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并通过操纵"文明"话语而影响西方舆论。美国报刊从西方文明价值观出发将甲午战争参战双方分别设定为两种角色,即中国代表"野蛮"和"保守",日本代表"文明"和"进步",并以此为前提来评价这场战争,"文明"成为判断战争是非的标准。这样,"文明"话语依附于西方霸权而在当时成为国际政治和国际舆论中的一种潜在规范力量,并强加于中国而成为一种话语暴力。由此,清朝被贴上"野蛮"标签,丧失了对日战争的正义性,遭受屈辱而未能得到美国舆论的同情。日本则因声称战争目的为推进"文明"而符合并顺应了当时西方的"文明使命",虽制造了旅顺大屠杀并最终通过《马关条约》损害中国主权,反而得到美国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本刊约请四位学者分别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的角度对新中国史学的发展与成就进行总结。新中国史学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若干曲折,但成就始终是第一位的。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不仅能够创造辉煌,而且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综合创新,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业绩。我们希望四位学者的观点能够为读者提供丰富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不同类别的国家获得不同的国际承认,具有不同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野蛮"和"半野蛮"("半文明")国家被排除在国际法适用范围和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社会"之外,从而建构出一种国际法意义上的等级性世界秩序。这一秩序是西方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时为其瓜分世界和殖民统治寻找法理依据而建构起来的,通过西方列强与非西方国家的互动而形成。就其思想渊源而言,是欧洲国际法传统中"自我"与"他者"二元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大陆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一些学在受到女性主义思想启迪之时,同时运用新社会史的方法来研究妇女史,使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的特色。笔用“新妇女史”这一概念来指称今天中国大陆的妇女史研究,并且通过统计分析,对近十多年来中国的妇女史研究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9.
克罗斯比是美国知名的全球史学家和环境史学家,他的著作《哥伦布交流》、《生态帝国主义》和《病菌、种子和动物》等,从全球视野与生态视角来理解欧洲的兴起及其扩张,并试图构建起一种具有普遍解释力的历史研究的脚本。这一脚本的基本内涵包括:将人当作一个生物体来理解;关注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从全球生态系统来理解欧洲的扩张;借用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来研究历史。他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其治史思路与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欧洲文明观念具有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面,它与欧洲殖民扩张相伴随传播到世界各地。西义文明的基本内涵在东渐过程中,从基佐到福泽谕吉再到梁启超,有一条清晰的承继脉络,同时也有吸收过程中的本土化改造。福泽谕吉和梁启超对文明的积极倡导,反映了欧洲文明作为世界性话语的影响力。文明在当时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或概念,而是成了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取向。福泽谕吉和梁启超正是在这个欧洲主导的话语体系中,试图为本国找到富强之路,在吸收中建构起适合于本国的文明。但西义文明在日本和中国本土化的结果却颇为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