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振宇 《收藏家》2014,(7):81-85
在《张大千书信中的〈溪岸图〉》中,我考释了1946年张大千致北平门人萧允中书信,解答了《溪岸图》在近代收藏流传中的一些疑点,丰富了人们对《溪岸图》命名、修复、流传的认识。今天我将通过解读张比德收藏的一件题跋原件,介绍民国书画收藏大家庞莱臣、吴湖帆关于《溪岸图》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四川省成都市一市民在旧域改造中无意发现了一批张大千遗物。这批遗物包括张大千手稿、绘画粉本、大风堂蜀笺纸、大风堂门人录、大风堂藏古书画照片等。其中以张大千手稿最为珍贵,内有大千诗稿、日记,大风堂藏石涛书画记  相似文献   
3.
2002年6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古都学会、成都古都学会联合主办的长江上游城市明起源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2的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北京、西安、洛阳、南京、杭州、开封、广州、成都等古都城市,长期从事历史学、考古学、城市学及古都学研究的专家学12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为期4天的会议之中,与会代表主要围绕“长江上游城市明起源研究”、“长江上游历史时期成都等城市研究”、“城市明多元起源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振宇 《收藏家》2005,(4):13-18
在繁忙喧嚣的都市中,每天都会有一些神秘的艺术家与我们擦肩而过。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陌同路人。但当我们聆听到那些令人景仰的名字,面对那些惊世骇俗的艺术作品,见到照片上那些陌生而熟悉的面孔时,惊奇之余,我们总想知道照片背后隐藏的人生故事,特别是主人公与身边美丽女人的那些隐约闪现的情感传奇。2005年春,新发现的张大千与韩国少女池春红合影,以摄影艺术独  相似文献   
5.
这里公开的新发现的张大千先生的诗作在《张大千生平和艺术》、《张大千诗集编年》、《张大千诗词选注》、《张大千年谱》、《张大千作品集》、《大千的世界》等纪念研究张大千的作中均未见收录,是首次面世的材料,对于研究张大千的诗词艺术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特就诗作手稿的来源、时期、内容、价值等方面内容进行考析。  相似文献   
6.
刘振宇 《收藏家》2010,(3):17-24
曾熙是民国著名书法家、画家、收藏家,字子缉,号嗣元,又号俟园,晚号农髯,自署七十三派嗣孙熙、老农、老髯等。1861年11月19日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石市乡洪家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辛亥革命后,绝意仕进。  相似文献   
7.
刘振宇 《收藏家》2010,(4):23-28
曾熙致姚云江八封筠庵弟请以赵叔牡丹六<幅>、一幅赵仲穆山水欲乞弟向钱庄押借洋四百元,熙为保人可否?乞既回数语。云江弟熙顿首初三(图16)牙痛旋愈旋翻,极不欲服药,然今日更甚,仍乞弟来商之。季爰近得邹衣白山水,极佳,可看也。云江髯启十一月四日(图17)  相似文献   
8.
四川博物院藏有一方"网师园客"印,学界一般认为其为邓散木所作,从印章篆刻技法、边款署名习惯等考证,可知其作者应为李散木。根据四川博物院藏"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印边款的解读与相关文献,补充了张大千1939年冬在上海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9.
地方民族立法是我国“一元两级”民族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落实中央民族立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促进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国以来,我国地方民族立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因此,在深彻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上,从立法内容、立法技术、逻辑结构、实施监督等方面不断完善地方民族立法体系,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0.
公元907年,在中国黄河流域先后更替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在长江流域则有前后蜀、南唐、吴越等国,史称“五代十国”。这些新建立的割据政权,出于自身的需要,纷纷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化中心。根据宋人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黄休复《益州名画录》、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等画史的记载,当时的化中心主要集中在今西安、洛阳、开封、成都、南京等城市及其邻近地区。其中,尤以较少受战争破坏的成都最为繁荣兴盛,成为五代时期重要的绘画中心之一。五代西蜀绘画在宗教壁画创作,人物变形和花鸟写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上承唐韵,下开宋风,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从地理政治、画院管理、寺庙壁画,书画收藏等方面对五代西蜀绘画发展和繁荣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求教于专家、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