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初登历史舞台与康有为领导戊戌维新运动到辛亥时期成为立宪派的理论旗手,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主要政治表演,大抵没有脱出过改良派的温和形象,所谓梁启超鼓吹革命,则是指他在二十世纪初年有过不少激烈言论,诸如“中国实舍革命外无别法”,“所以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等等。长期以来,由于梁启超在辛亥革命时期与革命派为对的事实,其鼓吹革命的言论不是被视为假革命的或反革命的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并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所进行的第一次制度变革尝试,其主旨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维新派的制度变革主张包括非常丰富的内容,而制定宪法正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也是他们较早期改良主义者更为成熟、更为进步的重要标志。不过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们对宪法的实质还缺乏清醒、正确的认识,这决定了他们以“定宪法”为主要内容之一的制度变革实践不可能取得预期成功。  相似文献   
3.
刘云波 《史学月刊》2003,101(5):36-41
中国近代化面临的特殊国情主要有二:一是近代化因素的积累严重不足;二是封建专制政治制度对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顽固排拒。任何致力于近代化事业的有识之士都必须正确认识这种特殊国情,对清政府和专制政治心存幻想注定不切实际,对近代化因素的积累水平估计过高也注定要走弯路。但在自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的近百年时间里,有识之士们在对国情的认识上恰恰存在以上两种误区。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有识之士们在近代化道路的选择和近代化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种种错误决策,并因而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社会的三种爱国观──兼谈对爱国主义的一点思考汤毅平,刘云波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激剧动荡、变革的社会,坚船利炮的侵袭,欧风美丽的吹打,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各色思潮的起伏跌宕……,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无一不处于由旧趋新,由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