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燕石居藏书散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吾家河南商丘,古之宋国也。宋人多愚事,"燕石"其一也。吾以之名吾居,而喻吾所藏,当之无愧色。早年聚书,皆得之"梧台之东",非宋非元,莫不"缇巾十袭"。十年浩劫,抄掠殆尽;断简零册,倍加关情。(尔见)缕述之,以结同好。  相似文献   
2.
李永茂,河南邓县人。在南明永历初,官拜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明史》、《明史稿》及《南疆逸史》皆无传。李清《三垣笔记》也未言及。其弟李充茂,为他写有《行状》一篇,流传极罕。王夫之《永历实录》有《李永茂……列传》,与《行状》大相径庭。今按《行状》,列其生平大略如下。李永茂,字孝源,号约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生,十五补诸生,天启七年丁卯(1627年)举于乡,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成进士,授北直隶大名府浚县知县。在职五年,因镇压农民起义军、抵御清军、抑豪强、治灾荒有功,崇祯十五年(1642  相似文献   
3.
精抄本周邦彦《清真集》一册,内分《清真集》(图一)、《清真集外词》(图二)两部分。前者收词九十三首,后者收词八十八首,共百八十一首。前者书名,原为墨笔抄写《片玉词上卷》五字,又用朱笔改为《清真集》三字;下盖"鹏运校读"白文长方印。后者书名原空,朱笔填写为《清真集外词》,下署"四印斋读本",亦朱笔。全书末尾有朱书两行:"光绪乙未五月廿七  相似文献   
4.
梁廷栋,河南鄢陵人。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任南京兵部主事、永平兵备付使、遵化巡抚、辽蓟总督、兵部尚书、宣大总督,是明末重要边帅之一。他所防御的对手,是后金(清)政权和新上台的一位励精图治的领袖——皇太极。而他所依赖的明王朝,却是个腐朽得千疮百孔,又被农民起义的燎原烈火烧得焦头烂额而奄奄待毙。  相似文献   
5.
高密诗派抄本《晋唐六家五言诗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乾 《文物》1981,(10)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精抄本《晋唐六家五言诗选》一册,十年动乱前,得于豫北新乡市。正文楷书工致,眉批、夹批、尾批小行书,尤为遒劲。所选为晋陶潜,唐韦应物、王维、孟浩然、储光羲、柳宗元六家五言古体诗共一百八十五首。前有《本传节录》及《诸家评语》,册末有两组题名(见图): "戊戌十二月十七日灯下同观石桐叔  相似文献   
6.
浅谈写刻本     
刘乾 《文物》1979,(11)
我国雕板印刷的书籍,本来都是先写样上板再雕刻的。所以笼统地说,凡是刻本书,都是写刻本。但藏书家、版本学家所称的写刻本,却是专门用来区别那种横轻直重的,被谬称为宋体字而实际上是明体字的肤廓字样的。因为刻板书籍上的字体,是有其变化历史的。  相似文献   
7.
清代乾隆以前的禁书,嘉庆时就开始有重刻的,到了道光年间便大量重刻出来。这些重刻的禁书,起到了兴灭继绝的作用,使许多好书得以存世,对辛亥革命还起到了催生助产的作用。这是谈版本及清代文化史值得论及的方面。如道光二十五年大梁书院重刻本《夏峰  相似文献   
8.
"雪夜闭门读禁书",向为古人所乐道。昔日的禁书,现在早已不禁了,但因它有了被禁的经历,也就流传极少,所以一旦得到善本,仍然会给人增添几分阅读的兴趣。何况这些禁书有不少又确实是有用的。有清一代禁毁的书籍,并不比修成的《四库全书》少,使我国的文坛史苑,出现了大面积的烧荒。所以清代禁书也早为藏书家所宝爱了。现在我旧话重提,拾遗识小,当不失开卷之益吧。  相似文献   
9.
一在明清之际,士林中有两位热心为人刻书的人:一是周亮工,一是顾梦游。而尤以周亮工为更有名。周亮工(1612—1672年)是大家熟知的历史人物,他的经历用不着介绍了。他一生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表彰人物、保存文献。凡是有关他的传记,无不称道他这方面的事迹。例如他的儿子周在浚为他作的《行述》中说: 南陵盛此公(于斯),与先大夫为垂髫交,不得志于时……(盛死后)序其诗文,刻之广陵。……豫章王于一(猷定)客死武林,先大夫为刻其遗(集)。又海陵吴野人(嘉纪),苦吟海滨,贫病几死,乡里相率为揶揄。先大夫版行其  相似文献   
10.
清乾隆年间,万金店这地方,荒无人烟,只有一座石桥。从汝宁府到蔡州的官道,穿此而过。一天,两个逃荒者———刘二夫妇来到桥头,便不愿前行,就依河北坡搭个棚子居住下来,生育女儿,垦荒种地。后来,又盖了几间房子,往来商贾在此小憩,喘喘气,歇歇脚,喝杯茶,喂喂马,或者要些粗茶淡饭。这样,刘二家便渐渐变成了一个小客栈。再后来又有些人或搬迁来,或逃荒来,或避祸来……他们都依傍官道定居在桥南桥北。从此,这个地方有了生机,也热闹了几分,成了过路店。这年冬天,大雪封门三四天才放晴。刘二闲着无事,就沿着官道向东跟达。他突然发现皑皑白雪下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