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七大古都”说论辩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大古都”说论辩始末冯贤亮中国历史悠久,历代王朝更迭频仍,而曾作为一统政权或较大的地区性政权的都城同样很多。其中有多少古都可列为大古都,作为大古都的条件又有哪些?学术界曾经有过一段争议;特别是“七大古都”说的提出,论辩持续了很长时间。充分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2.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距昆明403公里。这里山路环绕,地势幽僻。在剑川的石钟山地区,深藏着一批珍贵的石窟。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是一个独立的地文系统,自唐宋以来的经济开发和商业化发展,使这里的民生显得异样繁荣。地方史料中的绝大多数,谈论的都是这里的高额赋税负担和内部经济生活的多样化及地区差异,对于民众生活的环境与卫生问题,直接性的详细记载极少。清代中后期外国人在这一地域内的众多游记和日记,于这方面却有颇为细致的描述,侧重点大多在河流环境、建筑居住、城镇街道景观和饮食卫生等问题,负面性的评述占据了大多数。这一当中固然有太平天国战乱后的影响内容,也有中国人的许多常态生活习惯,更带有外国人的猎奇与鄙薄的眼光,但是在总体上都可反映出中国人长期并不真正重视的环境问题及相对淡漠的卫生观念。而所谓"近代化"的理论推导,大多仅限于1843年开埠后沿江滨海重要城市的一些证据,其实并不符合太湖流域广泛城乡的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战争后,江南地方政府面临着重建地方社会秩序、恢复经济生产等要务。但战后存在的社会危机感,以及民间随时可能发生的变乱,一直难以真正平复。本文考察了同治十年二月攻打广德州和建平县的所谓教匪反乱事件及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的协作平定行动。一般认为,在太平天国战争后,自中央到地方的垂直控制系统、地方的保甲体系以及府州县对于地方社会的掌控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削弱。可是从这个暴乱事件被平定的整个过程来看,这种认识是不太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国家统治的基础在州县。在州县行政治理工作中,除了“钱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治安。治安虽包罗基层社会事务的很多方面,但重在命、盗两端。方大湜甚至认为,在地方治理的视野中,户婚、田土、钱债、偷窃等,都属社会生活中的“细故”、小事,碰到那些“命盗重案”,方始经心。  相似文献   
6.
明代江南水利简史一种——介绍《明江南治水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贤亮 《文献》2000,(1):251-259
一 <明江南治水记>,清人陈士鑛编撰. 陈士鑛,字山贡,号宿峰,别号屺亭,嘉兴府秀水县人,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出生不久,父即病逝于镇江甘露寺,由祖父抚养成人,喜好读书.康熙初入北京,以贡生阁试,被授主事.  相似文献   
7.
江南地区最大的自然灾害除水患外,旱灾的发生也很频繁。咸丰六年江南发生了特大旱灾,由于时逢太平军东进,给地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本文以桐乡知县戴槃的记述为中心,解明灾害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分析灾害发生背景下的地方民生与政府应对问题。政府对灾荒的救济,在清代历史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的转折,即咸丰朝前后,政府救济的力度和重视程度因内乱外患、军政频兴而有很大的差异。自咸丰朝开始,民生的救赈已基本转移到地方政府身上,而责任心较强的地方官员及其影响下的绅商地主,为稳定地方秩序与民生安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南是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水乡泽国 ,传统研究中所认为的该地区作为一个整体 ,在生产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是共同无差别的。但是应该注意 ,区域内地理环境所存在的细微差异 ,都会导致民众生活形态的很大不同。本文以乡镇为集中讨论的对象 ,指出江南传统的大宗生产基本已形成了“蚕桑区”、“稻作区”和“稻棉区”的分异 ;而且大田劳作、家庭副业、集市贸易、外出经商、岁时节俗、民间信仰 ,既有着共同点 ,更有着诸多迥异之处 ,原因都与太湖周边平原低乡的地理环境差异有关。具体而言 ,有从西部山地延续下来的低丘 ,也有东部以“冈身”为界线的“东乡”、“西乡”的分域 ,更有滨海沙地独特的生活环境 ;在这些差异本属细小的区域内 ,乡村民众的生活形态却因此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9.
陈龙正并不是一位名宦,更不是一位大儒。在晚明政坛上,他做过不算小的官,在中央政府机构曾有过较为活跃的言行,对晚明的动荡时局怀有深刻的认识。他也曾努力倡行地方慈善事业,积极从事明末大灾期间的救赈工作;还与东林党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关注国家的社会政治发展;而且在理学上也颇多独见,是晚明江南地区威望远高于县令的一位特殊人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考察江南乡村的水利环境与社会变迁,从观察平湖县横桥堰为中心的区域背景入手,解析有清一代与江南的众多水利设施有着相似情况的横桥堰及其周边社会,特别是将环境变化置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考察,分析其对水利设施屡次兴复和周期性堙废的深刻影响;详细说明乡村水利与社会各阶层的诸种关系,尤其是以官绅阶层为代表的各类人物,在地方水利事业重建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而府、县两级地方行政官员的更替出现与影响,也在此过程中得以清晰地展示,从而建构起一个小地方的水利社会史,真切地感受当时的社会与环境变化,并据此略窥清代中国地方社会的一些重要生活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