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昕 《东南文化》2018,(6):98-103,127-128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作为博物馆展览的主题已成为常态。经过多年的发展,"非遗"主题展览已经形成了相对模式化的叙事类型和同质化的发展特征。这一现状反映了多重话语博弈下的行业惯习,同时也体现了非遗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行政话语所应有的限度。"非遗"主题展览应与强调多元、互动与阐释性的新博物馆学发展趋势相呼应,关注非遗变化与改造的实践性,摆脱"非遗"话语与行业惯习接驳的逻辑自洽,反思性的回归博物馆多线和声的智识传统,从而使非遗与展览的关联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关昕 《民俗研究》2016,(5):64-72
地方庙宇的发展变迁是讨论当代社会公共场域演进的必要议题。当代北京东岳庙的变迁历程展现了"民俗博物馆化"和"制度宗教化"两条演化脉络,再生的博物馆与宗教组织分别在各自的话语体系中译解着传统,对空间进行重构。两条脉络在同一空间里的交流与合作、碰撞与冲突,既映射着社会发展模式的多种路向,也关联着不同的科层治理结构和组织权责,体现了对"国家"的路径依赖。从庙宇的演进历程中,可以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社会公共空间变迁与重组复杂机制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康丽  关昕 《民俗研究》2005,(4):59-70
在“国家一社会“的对峙框架下,“地方“①在中国社会秩序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为许多中国研究的学者所认可的.本文试图将“地方“与“地方性“这两个对中国民众的社会存在方式具有根本性意义②的概念,贯穿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探讨之中.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节日习俗在各个地方的表现都不可能是均质的,而要发现节日地方性表现的丰富性及其所包含的文化解释,就必须将研究的视角由宏观向微观逐渐转移.这样,村落作为地域性社区的基本空间单位的重要性就凸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4.
关昕 《东南文化》2021,(4):129-136
"科学"作为近代以来中国思想与社会变迁的关键观念,不仅具有知识本位的特征,也具有社会属性.科学观念的更迭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结构和思想意识的转型发展相伴始终.科学观念的演进特点也折射到同时期博物馆智识范式的形成过程中,博物馆内的"科学"并非一种扁平化的知识体系,而是存在着多线发展的智识传统,科学形态对博物馆的影响也无法绝缘于社会文化政治情境之外.中国博物馆智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科学观念在知识与社会两个维度上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昕 《东南文化》2022,(2):147-154+191-192
清季民国以来,中国博物馆实践深受历史学科智识影响。从学术思想史视角审视,器物学和通史家风相互作用影响,共同形成了博物馆器物展示的方法论基础,其中延伸出的线性与结构、文物与文献、归纳与演绎等关系,也已涉及国内展览阐释的叙事母题,这体现了中国现代史学传统中偏重考证归纳的“新汉学”与偏重公理演绎的“新史学”在博物馆领域的学风流布,考古学的发展则拓展了器物解读与通史之通的路径。“通”既是指基于民族国家诉求的宏大价值旨归,同时亦指以物为本体的材料疏通。虽然学科范式有迭进,但“以碎立通”始终是中国博物馆历史展览所面对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6.
关昕 《民俗研究》2013,(4):94-100
民俗文物作为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学术标本到"文物"的发展历程。只要反映特定群体具有模式性的文化现象的遗存,都可以称之为民俗文物。对它的价值判定,也应超越二元对立的关系,走向更多样性的诠释。它提示我们要关注文物的文化情境和生态内涵,开拓了博物馆在文物展示、利用等方面的视角;同时强调了博物馆应加强对文化差异的尊重和理解,传递和凝聚社会价值,建构"人本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深州风土记》史料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州风土记》是晚清儒学大师吴汝纶所修的一部地方佳志。该志考证详博,载事分明,辞优美,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广征博引,考证精到,门类创新,内容丰富,注意时势等方面。然而,此志也有一些不尽完美之处,但并不影响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他出身名门,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却没有院士头衔。20世纪50年代,他因孤身反对黄河三门峡工程,被错划为右派23年。20世纪90年代,他先后六次上书中央谈长江三峡问题……2010年,随着全球气候异常的不断加剧,长江三峡工程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而在有关三峡工程的众多争议背后,黄万里的观点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本文从亲人的角度,讲述了生活中的黄万里……——编者  相似文献   
9.
关昕 《东南文化》2023,(1):173-181+191-192
中国博物馆的演变深受国家治理体制影响,并映射了中国本土公私观念与思维结构。中国博物馆的“公共性”表达,一方面体现为中国传统“公家、公门”意义的持续在场,政府主导下的各类公立博物馆是民国以来博物馆的主体类型;另一方面体现为规范性、伦理性的“公”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民族国家视域下,“国家-国民”的公理观成为民国以来博物馆的价值合法性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博物馆单位体制与“人民观”的确立与发展,进一步固化了侧重国家主体意义、国有领域性的“公”与侧重“国-民”关系、规范性、伦理性的“公”相互嵌套和相互制约的结构性关系。这种结构关系构建了中国博物馆公共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化空间: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公共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昕  Guan Xin 《民俗研究》2007,(2):265-272
北京民俗博物馆馆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