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唐代端溪石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溪石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隋唐置端州,北宋改为肇庆府)东面西江羚羊峡的斧柯山一带。斧柯山西侧有端溪水,故在此开采的石砚称为端溪砚,简称端砚。端溪砚从唐代开始使用,由于其石质细腻温润,致密坚实,发墨利笔等优良品质而饮誉天下。因石材略呈紫色,又被称为端溪紫石砚。唐代诗文常提及端砚,到了宋代端砚成为贡品,并被列为四大名砚之首,赞誉备至。端砚对我国书画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文化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自宋代至明清记叙端砚的书籍不少。上世纪60年代,《文物》月刊曾专门刊出砚史资料[1],并组织刊载部分省市博物馆收藏的砚台。…  相似文献   
2.
全洪 《文物》2012,(2):66-70,1
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的后藏室中出土一件银洗,银洗口沿的正、背面刻有铭文,内有"西共"字样。作者认为,从其刻辞的内容和计量单位看,这件银洗当为秦器,是秦代沿用至西汉的器物,原本是西县共厨的器物,后来流散到各地。西县大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的礼县、西和县一带。共厨是秦代的一种职官,负责皇帝郊祀时所用的厨具和食物等。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中,南汉二陵博物馆的勘察设计项目完成招标。将考古遗址、博物馆、公众考古活动中心、文物库房、标本室、实验室和考古资料图书室合于一体,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这个创意是麦英豪先生率先提出来的,这是先生对广州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作推向新的台阶,为文博事业再建新功。其缘起是怎样的?以85岁高龄,不断学习,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新见叠出。这些成绩是如何做到,积累过程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于2013年底拜访了麦老师。  相似文献   
4.
广州南汉德陵、康陵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谷围岛位于广州市区东南约15公里处,是珠江的江心洲,属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图一)。岛上地貌为丘陵台地,走势平缓,海拔20~40米,面积约18平方公里。2003年3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番禺区文管办,在广州大学城建设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文物调查。2003年6月初,广州大学城考  相似文献   
5.
(一)惠常高速公路文物调查勘探 惠常高速公路东起惠东大岭,西至东莞常平.2005年1月~5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惠州市博馆、东莞市博物馆、惠东县博物馆联合对工程建设中的文物点进行调查勘探和发掘.  相似文献   
6.
南越国(前203~前111年)宫苑遗址在今广州市老城区内,其中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出土有八角形的石柱和栏望柱等石质构件,推测为当时的水榭建筑构件。笔者认为,这些八角形石柱不是当时岭南地区传统,且在同时期(前2世纪)全国范围内未见相似者,而在时值巽伽王朝的西印度出现大量八角形柱,二者在形制和加工方式上均具有很强的相似性。结合中印两国交通史以及交通路线地区的考古材料,推测八角形石柱形式是经中印南海道传播而来,这种传播并非驿站式的接替传播,而是工匠间意识层面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1995-1997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1997年,广州市考古研究所在广州市中心的中山四路发掘了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揭露出石筑蓄水池和曲渠等人工园林水景,出土了大量石、砖、瓦等建筑材料以及一批能明确遗址年代和性质的遗物和陶文、石刻。简报公布了1995、1996、1997年三次发掘情况和出土资料,这些资料确立了汉初南越国都番禺城及其城内宫署遗址的坐标,为进一步探查番禺城及宫署的范围、布局及对今后的发掘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至2004年8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北亭村的青岗和大香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理发掘了两座南汉时期的大型砖室墓。经发掘后考证,这两座大墓为南汉的德陵和康陵[1]。位于大香山的那座南汉墓出土了一件哀册文石碑,表明这里是南汉皇帝高祖刘岩的陵墓———康陵。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