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代学人为后学开设国学书目者甚众,但以大学生为对象拟定国学读书书目的并不多,其中较有名者有吴汝纶、梁启超、胡适等人。他们三人为大学生所拟国学书目虽各异其趣,却有诸多相通之处:一是所拟书目均以传承国学为宗旨;二是所拟国学均有学习程度上的层级划分,以适应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三是所拟书目基本上是按传统图书四部分类法分类筛选,这种书目筛选法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所拟国学书目能系统、完整地传承国学。他们关于国学范围的界定、国学书目的筛选、国学书目的分级与分类等问题的思考对于当今中国大学的国学教育仍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方东树所著《汉学商兑》的批判对象并非仅仅限于《国朝汉学师承记》,而是以批驳《国朝汉学师承记》为由展开对清代汉学的全面批判。虽说方东树在批驳对手时多主观臆断及肆意攻击之词,但从学术批判展开的具体方式及产生的影响看,《汉学商兑》不失为中国传统学术批评的经典著作。《汉学商兑》在体例选择、谋篇布局、重点议题的选择及论证等方面都与汉学家争锋相对,确有引发学界广泛关注及动摇对方根基的作用。在涉及训诂、制度等汉学家擅长的研究领域,方东树多采取回避、兼采、贬低的方式,少有正面交锋。对于无法反驳的问题,或以"理"压制汉学家,或以朝廷权威威胁对手,将学术交锋转换为政治问题,这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汉学商兑》的学术批判水准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学与我国现行学科目录体系虽然有着一定的冲突,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科研体制之下,国学要在我国高等教育科研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取得长足发展,确有将其纳入学科目录的必要。若将国学纳入现行学科目录体系,国学如何分类分科就是一个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自近代以来,诸多中国学人于此问题已有不少有益的思考与实践。借鉴近代中国学人有关国学分类的思考,可尝试将国学划分为经学、国史学、诸子学、文章学、小学、国学理论与国学史等具体学科。  相似文献   
4.
从表面看,桐城派与汉学家的矛盾似乎起于个人恩怨,但从本质分析,学术分歧才是两者交恶的根本原因。晚清以降,面对内忧外患的社会危机,汉宋学兼综会通成为当时学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桐城派出于现实的而非学术的原因,顺应了汉宋兼采的学术大势。  相似文献   
5.
今年被很多人称为“大选年”,美国、俄罗斯、伊拉克……大选在即,又有许多的台前表演与幕后阴谋行将占领我们的视线与听觉。古往今来,帝王竞选者们殚精竭虑,不惜颠覆天理人伦,以期登上宝座,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巧合的是,今年也是明亡国360周年。漫步十三陵,触目伤怀,那些曾经颐指气使,君临天下,纵七情尽六欲的皇帝,如今已成为破败陵墓中的一抷黄土、一具骷髅……  相似文献   
6.
戴名世与桐城派关系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名世生前与桐城派创始人方苞交往密切,故研究者常将戴名世视为桐城派的开创者。但客观而论,戴名世与桐城派的创建并无关涉。戴名世只是一位与桐城派创始人方苞有着密切往来,并持有相近文学、学术观点的桐城籍学者。  相似文献   
7.
桐城派的传承与传统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桐城派的传承相当程度上依托于传统的教育制度。书院讲学、家学传授、私人授徒等传统教育方式使桐城派在人员构成上迅速扩展,成为一个超地域关系的文学派别。桐城派成员之间广泛存在着“师事”或“私淑”等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这些关系是维系桐城派的重要纽带。桐城派的存在是如此依赖于传统教育,以至于传统教育体制在晚清走向瓦解时,桐城派也就自然失去了生机。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未明确提出反帝口号,史学界一般认为辛亥革命只反清、不反帝,缺乏正面反对帝国主义的勇气,所以不敢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有的同志署文反对这一观点,以为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斗争的特点,资产阶级革命派既有反帝的思想,又有反帝的行动,当时只是出于防止帝国主义列强干涉中国革命、力争帝国主义列强不再援助清政府的外交策略的考虑才未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笔者赞同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斗争特点的观点,但认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时期不明确提出反帝口号是由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活动的地域范围与革命力量组…  相似文献   
9.
吴汝纶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吴汝纶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薄弱环节.在相关研究中,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吴汝纶的总体评价问题;二是关于吴汝纶对桐城派古文文风的影响及在桐城派中的地位问题;三是关于吴汝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贡献与地位问题;四是关于吴汝纶的政治倾向问题;五是吴汝纶对西学传播的贡献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