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一时代的区域状况无论如何辉煌、平常或惨淡,在有抱负和有作为的人眼里,它在这个区域发展历史中可能只是或长或短的一段。对古今中外“后来者居上”事例的筛选和分析,对前人开拓、经营活动中经验教训的认真汲取,容易使人相信,经过努力,工作结果就会接近或达到自己的某些愿望。  相似文献   
2.
2 0 0 0年 9月 ,在国家积极实施和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工作中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组建成立。为充分发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作用 ,中心已举办“黄土高原地区历史环境变迁与治理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西安 ,2 0 0 0年 11月 )、“西北地区历史环境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西安 ,2 0 0 1年 11月 ) ,即将举办“西北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小城镇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甘肃天水、成县 ,2 0 0 2年 8月 )。对于历史时期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面貌及其变化过程 ,尤其是对于引起这种变化的动力因素的研究 ,学术界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同时还存在不少分歧意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一贯关注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前沿领域问题 ,尤其是历史地理学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研究 ,现发表一组以“西部开发的历史反思”为中心内容的笔谈文章 ,欢迎读者对各位作者发表的见解 ,展开讨论和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小川琢治 ( 1870 - 194 1年 )在日本是很有名望的地质地理学家 ,一直被学术界尊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创始人 ,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战争地理学研究》( 1939年 ) ,在军事地理学上的学术价值十分明显 ,反映出本世纪 2 0 - 4 0年代日本地理学家的军事地理学研究水平。此书与中国也有很直接的关系 ,一是它出版的时间正当中日战争进行中 ,二是书中包括对黄河下游平川战略地理学意义等重要内容的论述。由于抗日战争结束以后 ,小川这部著作及其事迹鲜为人所提及 ,在军事地理学、日本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等相关领域内 ,此书的内容和问世后的作用 ,有必要予以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历史文献记录 ,对唐代气候冷暖波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研究表明 ,799AD前后存在一次百年尺度的气候转寒 ,在 84 5 AD、880 AD附近还存在两次数十年尺度的气候波动。在数十年时间尺度上 ,气候寒冷与较高的气候变率相伴出现。唐代相应地区旱涝资料中没有发现冷暖变化与干湿变化在十年尺度上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最后我们就气候波动与社会发展之间某些耦合现象作一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从《陈桥驿先生年表简编》得知1,1954年春,32岁的主人翁到浙江师范学院任地理系讲师,三年后,任浙江师范学院地理系经济地理教研室主任,1958年学校更名为杭州大学,这位主人翁一直居住在杭州,继续担任讲师一职。1978年晋升副教授时,他的年龄为56岁;1983年晋升教授时,年龄已到61岁。及至1998年浙江大学合并杭州大学等学校时,本文的主人翁又成为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的教授。虽然学校的名称甚或校址有过改变,他本人却从未有过调动,  相似文献   
6.
7.
鄂尔多斯高原自然背景和明清时期的土地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北方沙漠-黄土边界带的关键位置上,通过百年来沙漠-黄土边界带概念的形成考察,从学术史上获得该论题蕴含有过渡带、敏感带、生态交错带内涵,这是众多学科研究意义所在。明代为防御元蒙势力,沿长城地带实行军屯,清代限于人口压力和财政因素,从长城内到长城外,将"变刍牧而桑麻"的活动扩展到大半个高原。汲取学术界已有成果,尤其是以长城作为判断毛乌素沙地南移及其与明清垦殖活动关系的一种考察方式,在影响毛乌素沙地的走向和幅度上,认为自然因素更显重要。尽管人类利用土地的形式和规模在逐渐升级,但在明清时期的演变过程中,仍只是作为荒漠-草原彼此进退的一种参与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6月28日,得知并找到李大海、林创杰合作《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时间刍议》一文(刊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编《史地》第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08-120页;以下简称为《刍议》、专委会),阅读后方知晓二位作者不同意专委会成立于1961年、而是赞同1979年成立的看法。作为1961年说的提出者,在此,我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环境营造:中国历史上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古代-近现代中国,历时数千年人类活动展开所具有的时空条件、土地面积和经营方式、人口规模和质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形态延续条件等基本内容,在世界各国中是难有其比的。国外许多科学家将加大力度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中文为主),用于研究和解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变化可能具有的作用和影响份额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身上,是有充足理由的。本文认为,发挥国情和历史地理专业优势,现阶段可以视为全球变化研究框架中的重要内容是(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2)流域生命-文化环境的构成及其成长;(3)河湖海系统的演变;(4)制度和政策因素怎样调节人类的社会经济行为;(5)提取和整理对地球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自然、人文事件。为了对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变化的影响和作用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研究中需要做好的事项有(1)排查文献资料中的人为主观撰述因素;(2)核实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的范围或方面;(3)分析人类活动本身包含的复杂性因素;(4)充分估计自然本身的力量;(5)尊重和学习其它专业的研究方法及其实验结果。时至今日,科学事业发展的形势,已经将历史学加入自然科学研究计划的工作提到了研究时间表上。  相似文献   
10.
<正>历史地理学研究工作的目标,是在逐步复原了的地理环境基础上,探索社会历史发展同地理环境的关系,用以真实地展现人类时空发展的全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中国研究"为特点的国内历史地理学界,做的是很自然的"本土研究",如今在学科建设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基于学术内在发展动力的助推,又面临着世界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