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发现圆明园     
戴莹  余荣培 《中华遗产》2014,(10):160-160
我去了5趟圆明园,每次都想照着手中的《圆明园盛景图》一一访遍,哪怕是找到一个基座、一块石头也好。直到与同事余荣培、金建辉去拍摄“圆明园”专题的封面时,我终于放弃了这个想法:圆明园实在太大了,即便匆匆去每个景点报个到,也需要至少两天时间。听我如此说,金建辉疑惑地问:“除了西洋楼遗址,圆明园还有什么可看的?”看到天色尚早,我提议随处转转。  相似文献   
2.
王凯  余荣培 《中华遗产》2008,(12):132-143
缘起:经过五年多的合作修复,2008年11月10日,倦勤斋保护项目正式竣工。《中华遗产》作为全面亲历修复过程的平面媒体,记录了倦勤斋从沉默到绚目、从潜隐到怒放的漫长历程。据悉,倦勤斋将于明年开放,票价500元。为此,本刊继2008年5期推出特别策划《倦勤斋:乾隆的最后一梦》之后,现独家奉上图片报道《倦勤斋:为乾隆而奢华》,详解倦勤斋中那些举世无双的物饰的价值,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戴莹  余荣培 《中华遗产》2009,(6):160-160
纸币是我们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东西,每天都有几张甚至几十张从手中经过,但是谁也想不起来让它在手中停留片刻,仔细欣赏一下。  相似文献   
4.
在做箫笛的选题时,我沉醉在文中渗透出来的古风古韵里,心旷神怡。但陶醉之余,总觉得这是一场特殊的“穿越”,借由手艺人执着的信仰,把属于古典时代的乐声和风雅保存下来。它仅仅是在玉屏的一小方天地里,自顾自地美丽着。  相似文献   
5.
屏风专题策划伊始,我上网浏览屏风的图片,奇怪的足,网页上搜出来的都是我们常见的办公桌隔断,诸如:“屏风三人位”、“屏风采用288铝望板,铝合金型材边框,轨道式全方位”……难道我们的工作台,办公室里这些简易的塑钢隔断,也算屏风?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国有没有眼镜?如若没有,那近视的中国古人该怎么生活?如若有,又会是什么样子呢?答案绝非有无这么简单。在眼镜时代尚未到来之前,中国古人从内在着手,用修炼或者中药来治疗近视。  相似文献   
7.
如果将我们依据考古材料复原的生活于50万年前的北京人模型,摆到北京繁荣的王府井大街上,给“他”穿上风衣,戴上帽子,墨镜和口罩,可能不会有谁多看他一眼。  相似文献   
8.
两个谜题     
考古真是一项磨砺人性情的工作:一个谜,从发现到最终解决,也许需要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 比如上图这张照片,它拍摄的是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第1017号墓。墓中成组地、有规律地摆放着贝。“朋”本是象形字,为古代货币单位,但是一朋到底指多少枚贝?  相似文献   
9.
一天之内,一则“水泥墙中出现老砖墙”的消息,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了上万次——它为什么引起了人们如此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的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距今481年。在漫长的岁月中。试图摧毁它的,除了无情的时光,还有数次的劫难。然而幸运的是,今天这座中国唯一的历代帝王庙,仍坚强地伫立在人们面前——究竟是谁造就了它今天的模样?又是谁让它得以生存至今?一座历代帝王庙,展露明清两朝皇帝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