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余国江 《北方文物》2017,(1):69-71,112
惠觉禅师碑原立于河北省沙河市广阳山漆泉寺,是关于新罗入唐僧人惠觉的重要资料。在已有学者对之展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纠正谬误,提出新的观点。认为惠觉禅师碑并非《沙河县志》中记载的唐漆泉寺碑,惠觉禅师碑的刻立时间在贞元十年之前,邢台开元寺中出土的两块与惠能有关的残碑都是惠觉在参拜神会以后刻立的。  相似文献   
2.
余国江 《东南文化》2018,(6):64-64,65-68
双山汉墓即甘泉一号墓、二号墓,是扬州地区发现的两座东汉时期高等级墓葬。关于其墓主身份,学界有不同看法:一号墓墓主,或认为是广陵王刘荆家族中的某个成员,或认为是刘荆的王后;二号墓墓主,或认为是刘荆,或认为是东汉晚期的某一代广陵王。通过对两墓形制、器物的比对,可以确认这是两座东汉早期广陵王侯之墓;再结合文献记载和墓葬形制的细微区别来推测,一号墓、二号墓墓主分别应该是广陵侯刘元寿、广陵王刘荆与王后。  相似文献   
3.
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后有鸥天老渔所题跋文,对于鸥天老渔,学界历来不清楚其姓甚名谁。本文考证鸥天老渔即明末溧阳人宋献,字献孺,自号如园,家中筑有鸥天别馆,均与跋文及钤印相合。跋文中的"绳儿",是宋献之子宋之绳。  相似文献   
4.
迷楼,在扬州是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最早提及迷楼的是唐代的诗、词、文、赋,进入史志,是在南宋时期。到明清以后,随着地方志的大量编修和留存,迷楼渐渐由典故坐实为摘星楼、鉴楼、观音禅寺。通过对有关迷楼记载的追踪,可以了解扬州古代地方志的史料来源以及存在的对史料不加拣择、穿凿附会等问题,也提示了我们在编修、利用方志资料时应该慎重地加以甄别和取舍。  相似文献   
5.
余国江 《北方文物》2022,(1):51-57+101
西汉高等级墓葬中发现有一种对羊纹金饰片,从现有资料来看,它起源于战国晚期的燕赵地区,是草原文化影响之下燕赵工官设计制作的产品。西汉早中期是其主要流行时期,生产机构以诸侯国工官为主,使用者包括诸侯王和高等级贵族。其最开始的用途可能是剑鞘等的装饰物,后来则成为墓葬中面罩、漆纱冠等的饰件。对羊纹金饰片的接受和传播过程,反映了战国至西汉时期汉人对北方草原文化的容受,其在纹饰、用途等方面的一些变化,则是本土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余国江 《东南文化》2022,(2):140-146
通过对文献记载和扬州曹庄隋炀帝墓位置、形制规格、随葬品等级、《随故炀帝墓志》等的综合分析,可知隋炀帝被弑杀后曾多次殡葬,其中实际进行的有三次,即萧后殡之于江都宫、陈稜葬之于吴公台、唐太宗贞观元年改葬于曹庄。至于唐高祖武德年间两次下诏改葬,均未得以真正执行。贞观元年终葬隋炀帝,应是武德诏书之遗绪,其规格不是帝陵,而是王(正一品)的级别。唐太宗改葬隋炀帝,与其即位之初的形势有关,也体现了其对隋炀帝的真实态度。  相似文献   
7.
正《南齐书》卷29《王广之传》载:"延兴元年,以(王)广之为持节、督豫州郢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军事、平西将军、豫州刺史。预废郁林勋,增封三百户。高宗诛害诸王,遣(王)广之征安陆王(萧)子敬于江阳,给鼓吹一部。"([梁]萧子显撰:《南齐书》卷29《王广之传》,(北京)中  相似文献   
8.
《珍稀墓志百品》是近年出版的墓志合集,收录了陕西西安、河南洛阳等地发现的珍稀墓志百余方,并进行了解题、释文、标点与题跋,方便读者阅读、使用,可谓嘉惠学林。不过,书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本文胪列了书中部分墓志的解题阙误、释文脱讹、句读不当等问题,并进行了校补商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