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本期起,本刊连载余云先生文史札记,每期一篇,一文一事,有史有评,有叙有议.这里,有的是作者所闻,有的是所见,也有的是所读,尽管是纷然杂陈,但作者引述的史料力求真实.史贵乎真,文亦贵乎情啊!  相似文献   
2.
余云 《江淮文史》2009,(6):155-158
1985年5月,我陪孙起孟同志(时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在休宁县齐云山参观。孙老1911年出生于休宁,9岁时离开故乡,此后就一直没有回来过。尽管人世沧桑几十年,然而孙老依然还会说地道的休宁地方话,这正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相似文献   
3.
余云 《江淮文史》2000,(2):60-65
每当我们唱起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时,那种铿锵有力金属般的音符和赋予“居安思危”的丰富内涵哲理,总是使人心潮澎湃,感受到一种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一面之缘     
余云 《江淮文史》2013,(1):103-113
这几段文字,记录的都是二三十年前的事儿了。最近,我从清理文稿和一些笔记中,思索着,追寻着,咀嚼着,逐步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让这些人物在我面前又活跃起来。我不计文字之工拙,尽力保持着“原生态”,求真求实。  相似文献   
5.
余云 《江淮文史》2009,(3):96-104
何南史博士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私人秘书,曾任台湾监察院顾问,世界诗人大会主席。何先生自1952年直至1964年11月于老去世,一直担任于右任老先生的私人秘书。他从台湾来安徽,我陪他到各地参观访问,他向我讲述了于老晚年感人的生活点滴……  相似文献   
6.
余云 《江淮文史》2009,(2):150-154
从本期起,本刊连载余云先生文史札记,每期一篇,一文一事,有史有评,有叙有议。这里,有的是作者所闻,有的是所见,也有的是所读,尽管是纷然杂陈,但作者引述的史料力求真实。史贵乎真,文亦贵乎情啊!  相似文献   
7.
余云 《江淮文史》2009,(5):60-65
我第一次看到宋美龄的山水画作,是在台北友人寄来信件的邮票上,方寸之间,显示了山川之秀,给我印象很深。我第一次感到,宋美龄还会画画,蛮有水平!  相似文献   
8.
余云 《江淮文史》2009,(4):137-139
在我的书房里,一直挂着冯其庸老师1982年11月为我作的《秋深图》。冯老题款云:“与乃蕴同志别已23年,壬戌秋深,京华重逢,不胜今昔之感,即以此画为赠,藉记岁月云尔。宽堂附识。”画上钤了“闲愁最苦”和“思君如流水”的闲章,也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