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书·艺文志》"杂赋"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伏俊琏 《文献》2003,(2):25-35
《汉志·诗赋略》把赋分为四类,其中第四类是"杂赋"."杂赋"共12家:《客主赋》十八篇,《杂行出及颂德赋》二十四篇,《杂四夷及兵赋》二十篇,《杂中贤失意赋》十二篇,《杂思慕悲哀死赋》十六篇,《杂鼓琴剑戏赋》十三篇,《杂山陵水泡云气雨旱赋》十六篇,《杂禽兽六畜昆虫赋》十八篇,《杂器械草木赋》三十篇,《大杂赋》三十四篇,《成相杂辞》十一篇,《隐书》十八篇.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介绍的诗歌是那些久已失传、赖敦煌遗书的发现重见天日的唐代文人诗作。这些诗为唐诗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材料。故自敦煌宝藏现世以来,这些诗歌激发着广大学人的研究热情。在众多研究中,增补《全唐诗》、考证诗歌作者是学术界的焦点所在。王重民先生的《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陈尚君先生的《全唐诗续拾》以及黄永武、项楚、徐俊等先生对佚诗作者的考辨是这些成果的代表之作。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佚诗的情况及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敦煌宝藏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静态的文献,而且蕴涵着很多生动的过程。所以,我们在研究敦煌文人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文献的校勘和辑佚等方面的价值,更要深入挖掘写卷传达的动态信息。敦煌的诗歌写本是典型的下层文学写本,有着明显的随意性、实用性特点,它的功能往往是多方面的。从传统文献研究的角度来看,写卷内容的混乱无疑是很大的障碍,但如果换一个思路,思考一下这些不同内容的东西为什么会抄在一起,或许会开辟新的天地。固然,很多时候只是出于对纸张充分利用的偶然杂抄,但无论何时,挖掘偶然中蕴涵的必然总是一切研究工作的天职。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文人诗歌在百姓生活中的传播方式和现实角色。  相似文献   
4.
向达先生是早期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学者之一,他对唐代俗讲的考辨以及佛曲等概念的澄清对敦煌文学的研究有着指点迷津之功。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说的敦煌唐诗主要指敦煌遗书中保存的唐、五代、宋初时期中原文人创作的诗歌。自敦煌遗书现世以来,这些诗歌一直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成果很多。本文在前辈时贤的研究基础上,从存诗和佚诗两个方面讨论敦煌文人诗的价值.对中原文人诗在敦煌的传播与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周绍良先生在敦煌文学方面的贡献:一、对敦煌文学原始材料的钩稽和整理;二、对敦煌文学作品时代和作者的考证;三、对敦煌文学作品体制的细致考辨;四、对敦煌文学的内涵、外延及类型的探讨,尤其从传播方式入手对变文、讲经文、因缘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孔子项讫相问书》以论辩为特点,其相类似的形式可以追溯到战国时的《太子晋》,它们都采用的“五打三胜制”的论辩方式,相互论难辩说,都属于民间故事赋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草圣张芝在陇上的两处遗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汉末年敦煌人张芝是我国著名书法家,素有草圣之称.敦煌的"墨池"和武威的"澄华井"残碑出土地是张芝留下的两处遗迹,本文结合敦煌文书和书法史料,对这两处遗迹进行了详细考察.  相似文献   
9.
《文馆词林》收录的两汉文,可补辑严可均《全汉文》和《全后汉文》未收之篇章,补注所录文献的出处,增补残篇断句,校正文字错讹,考辨作家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0.
武威是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厚的文化积绽。在进行文化建设中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工作要做,我以为有一点是应当认真做的,这就是学术研究。也就是说,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武威的历史文化进行认真的探索,挖掘真实的内涵,还历史以真实的面目。那么,研究什么呢?研究对象就是“凉州文化”。我在这里提出“凉州文化”这个概念,我想可以用这个概念代替过去有关武威历史文化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天马文化”等,因为这些概念只能概括武威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或者一个时期,而且还和别的地方文化有交叉,比如“五凉文化”就不仅是武威,武威充其量只是四凉,“西夏文化”更不以武威为中心。它们都只是某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们说的凉州文化,大致指从汉武帝设置河西郡或者从“张蹇凿空”、开拓丝绸之路以后,直到清代中叶“凉州复兴”这一长达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产生在武威地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这其中有几个突出的要点应当着力把握和研究:第一,西汉后期至东汉时期,我们称之为“天马”时期,这一时期武威的繁荣,由于文献的不足,研究得还不够。第二,四凉(前、后、南、北)时期,武威是西北地区政治文化中心,著名历史学家赵俪生先生说凉州是中古时期(公元二世纪到公元七世纪)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