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1世纪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任务,在钟老百年离世之后的今天,十分紧迫而沉重地压在了全国民俗学者的身上,自然也顺理成章地压在了中国民俗学会的双肩。今天的中国民俗学会和它的全体成员,能否挑起这副重担并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确实是具有历史性的一次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神秘的清宫萨满祭祀》序乌丙安本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频繁进展,东西方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各领域的学者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世界性萨满教研究热潮。在以后的几年里,这种研究集中对北亚、东北亚遗存的萨满文化类型做了大量的实证调查,并出版了...  相似文献   
3.
乌丙安 《民俗研究》2002,(3):164-167
《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这本书,一看题目就觉得新鲜,而且难度很大,如何认识许多人不敢贴近的这个问题,到公开直面这个问题,是需要很大的学术胆量的。中国民俗学自五四运动产生以来,《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这本书是第一本敢于将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并列在一起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4.
乌丙安 《民俗研究》2008,(1):257-265
正当2007年底,中国文化界上上下下热情关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特大丰收,共同展望2008年再创辉煌的欢乐时刻,一部密切关联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著作<中国民俗文物概论>"俏"然问世了!我之所以没有用悄然形容这部书未经时下流行的隆重推出的炒作就出现在书市上,而是用了"俏"然一词形容它,那是因为它的蓦然出版犹如一朵鲜红的早春小棉花抢先开放在文化书林的残冬花枝上,使民俗文化、民俗文物界读者为之眼亮,感受到一种报春的文化清新和芳香!.  相似文献   
5.
在古老的民俗信仰中,对大自然的信仰几乎占据着全部信仰的支配地位。特别是在一些发展阶段处于人类社会较早期的民族当中,自然崇拜往往统治了整个生活。满族尽管在一六四四年五月入关后很快全面吸取了汉族先进文化,并对人为宗教也开始建立了不同程度的信仰,但是,在一五八三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甲起兵后的六十年间,满族信仰仍处于原始信仰范畴。从大量满文档案中的民俗实录看来,满族兴起形成时期的民俗信仰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不论这时汉族的佛教,道教和藏,蒙族的喇嘛教怎样向辽东渗透和影响,然而满族却依  相似文献   
6.
《民俗研究》第1期试刊发行前,简涛到沈阳来采访我。那是1985年8月,我刚从日本讲学回来,我当年提出“民俗研究要面向现代化”等建议。今天重新看我当年说的话.我觉得很多话现在还很适用。因为现在很多“化”还是进行式,甚至有的还是未来式。这并不意味着我有某种预见性,主要是因为我在日本期间,  相似文献   
7.
祭祀,是人类社会自古流传下来的信仰崇拜仪式活动。说到底,在古代中国作为农耕文明国家的礼仪制度中,只有两大祭祀的文化传统:一个是感念大自然的恩赐而举行的祭祀;另一个是敬仰古圣先贤和宗族祖先而举行的祭祀。  相似文献   
8.
孟姜女口头遗产在中国早已经构成了一个很大的民间传说圈。在孟姜女传统民间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即以孟姜女口头传承为文化圈的活动空间里,不停顿地用多种形式重复展演和弘扬着孟姜女文化遗存。而山东淄博地区孟姜女传说调查成果充分证明,中心地带传承的口头传说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传说中的人物、事件与当地人文历史背景、自然地理环境的紧密粘附性。  相似文献   
9.
乌丙安 《民俗研究》2001,(4):203-204
《民俗研究》2001年第2期的头题重点论文《论俗信》是一篇好论文,它无疑是即将出版的《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的优秀导论,引起了不少专业学者和青年学子的阅读兴趣。但是,由于该文在引文注释中的大意或疏忽,使一些手头缺少相关著作的读者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为此应予以公开指正,避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0.
端午节俗称端阳节,是我国多民族的民俗大节。两千多年来,不仅汉族家家户户要在城乡村寨举行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同时,还有26个少数民族也都在庆祝这个盛大节日。实际上,这个节日最早一直是以祛除病瘟、躲避兵鬼、驱邪禳灾为主要目的的。在端午节的活动中,汉族用五彩丝缠粽子、缠手足腕、用槲叶包米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