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米节,布朗语叫“宋初”,乌语谓之“节克拉哦”。每年阴历七月,当稻谷即将成熟的时候,由阿占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通知各家各户下地掐新谷。一般是选属蛇的日子,因为蛇吃东西不多,意味着收获的谷子经吃。下地  相似文献   
2.
有些企业家用自己的商业思想埋葬了自己,留给人们的是叹息写作此文之前,我正在东莞和深圳与一些私企老板们交流,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最欣赏的中国企业思想家是谁?  相似文献   
3.
明清人的“奢靡”观念及其演变——基于地方志的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地方志为基本资料进行考察 ,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广义的“奢靡”观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界定 :一、某事项的花费超过该事项的基本需要。二、某些不正当、不应有的消费项目与活动。三、某消费与个人 (或部分人 )的收入不相称。四、消费者攀比浮夸 ;或某事项仪式诡异繁琐。五、从事或过多地从事工商业 ,追求财利。六、违背伦理纲常与等级秩序。“奢靡”一般被作为负面的社会经济现象加以批判。其变化表现在 :一、一些超过某事项实用需要与原本不应有的消费活动以及稍许炫耀攀比得到默认、肯定。二、强调奢侈的经济功能。三、肯定工商业者的地位及追求财利的合理性。“奢靡”观念的新旧激荡反映出明清社会的变迁及其有限性。  相似文献   
4.
<正>每到年末岁首,高谈阔论便多了起来,使人联想到"纸上谈兵"这一成语。要说纸上谈兵,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人被公认为"杰出代表":一个是赵括,一个是马谡。大名鼎鼎的吴晗  相似文献   
5.
近来报章上以“拜金主义”为名对若干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批评,所举事例为两地“大款”或“大腕”(均为不规范的汉语,一时流行的称呼,此处暂随俗)斗富,饕餮一席,挥金数万,乃至几十万。有的文章还指出“拜金主义”对人的思想和社会风气有极大腐蚀作用的意识形态”,已“不能不使人深感忧虑”。 查《辞海》1979年版本,并无“拜金主义”条目,仅有“拜金艺术”词条,大意是,“拜金艺术是英文Mammon art(财神艺术)的意译,指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化的艺术”。近来报刊批评“拜金主义”的文章都对拜金主义的危害作了很详尽的说明,如“导致个人主义和…  相似文献   
6.
编辑先生:我经常听人们说到阴阳五行,请问什么是阴阳五行?谢谢。  相似文献   
7.
在尘埃落定专事绘画之前,人们印象中东方的一项主要事迹,是他以拉萨为终点、从深圳骑摩托车一路游历而去的率意之行。其过程中,尚有近半年在四川甘孜康巴藏族地区的无目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钞晓鸿 《清史研究》2003,42(3):107-113
众所周知 ,《清史稿》编纂时 ,对于清代国史馆所修纪、志、表、传等多有所本 ,这些原始档案今天依然可以在海峡两岸的相关机构看到。但有关“灾异志”部分 ,则有所不同 :由于清国史馆拟定的本朝史体例中 ,并无“五行志”或曰“灾异志” (《钦定大清会典》载 :“志之目有 :天文志、时宪志、礼志、兵志、刑志、乐志、艺文志、地理志、河渠志、舆服志、仪卫志、食货志、职官志、选举志” ,① 共十四志 )。因此 ,在现存的清国史馆档案中 ,自然找不到“五行志”或“灾异志”② ,欲从历史编纂与档案学的角度对《清史稿·灾异志》进行考察 ,只能主…  相似文献   
9.
陈世美已经成为负心男人的代名词,那是因为戏剧《铡美案》的深远影响。 《铡美案》又名《秦香莲》,极受民众喜爱。上世纪70年代末,刚结束“八亿人民八个戏”的局面,很多传统戏剧又重现舞台。湖南衡阳市便上演《秦香莲》,场场爆满,买不到票。某单位一员工得了癌症,躺在医院,领导上门慰问,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我就是想看一场《秦香莲》。领导听了很感动,与有关方面联系,为他买到一张票。当他看到包龙图的铡刀高高举起,喜新厌旧的驸马陈世美即将人头落地时,感到此生没有自来,脸上充满欣慰。  相似文献   
10.
其实的包拯     
若评选“深入人心的历史人物”,包拯恐怕稳居第一。包拯出生于999年,逝于1062年,享年63岁。 回顾包拯一生,他是一位很不错的领导干部。但实事求是地说,传说中的包拯泡沫太多。把泡沫去掉,还原真实的包拯,会令一些人失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