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普及文化知识,提高民众素质,乃振兴中华必由之路.晚清重臣张之洞督鄂时,有鉴于此,他认为欲达此目的,必须从“劝读”入手.因此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武昌兰陵街设立“民众图书馆”和“讲演团”,是为政府创办社会文化机构之首.  相似文献   
2.
汉剧前辈艺术大师李春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剧前辈艺术大师大和尚,真名李春森,祖籍湖南沅陵.清光绪六年(1880)出生于汉口,伯父李光耀、父亲李光友都是清末民初的汉剧艺人.李春森幼年受梨园世家的熏陶,酷爱汉剧,6岁时便要求学戏.李光友见儿子身体孱弱,担心承受不了严格的锻炼,难以子承父业,即便勉强从艺,怕也难成气候,不如读书有了文墨,还可安身立命.因此他于7岁时,被送入私塾读书.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民间说唱(曲艺)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人能歌善舞,长期以来人们在生产、祭祀中且歌且舞的传统形式,沿传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多样的曲种。现存与原有共计56 个曲种,是湖北文化宝库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现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初,汉口后湖曲艺演出已很盛行。20世纪初,武汉演出鼓书、小曲者甚多,大部分分布在茶楼酒肆,亦有“撂地”(圈地)、“拍门”(串街逐户沿门叫唱)者。20世纪30年代,大批汉川善书艺人在鹦鹉洲、罗家墩至江岸一带搭班演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有评书、鼓书艺人100多人。  相似文献   
5.
我父亲万德永,跟伯父万德润(字泽生),都是“德”字派的,他们差不多有同样的经历。有一次我回乡里去.侄子辈的胜高告诉我:“伯父,我们屋里有个挑草头、挑谷捆子的冲担,用铜包了头的。是哪个刻了德永两个字。”  相似文献   
6.
汉口最早的综合游乐场--老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口江汉路循礼门南边有纵横两条小街,叫做老圃正街和老圃横街,加上以后修建的老圃新村几幢居民楼,形成泛称为老圃地区的居民区。  相似文献   
7.
我伯父叫万德润,字泽生,做过汉口总商会的会长,人称万泽翁。我老家在汉阳县大集乡的黄虎大队,怎么叫黄虎大队呢?这边黄鳝庙,那边是虎头山,所以我们湾子叫黄虎大队,老地名是万家墩子。这是个人多地少的位置,"三山六水一分田",田地太窄了。它的有利条件就是离武汉近,从晚清到民国,我们那里不说家家户户,也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家把后生伢送到汉口,托亲戚、找路子去当学徒。黄陂乡里出来的学木匠、学打铁手艺的多,汉阳乡里出来的多半是学做生意,所以我们那个地方出  相似文献   
8.
清乾、嘉年间(1736—1795),汉口长堤街(袁公堤)逐渐形成了街市(当时叫半边街),中小型商业、手工业、茶楼酒肆相继出现,市廛繁荣,民间说唱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清道光末年(1848左右)著名职业说书艺人丁海洲(丁铁板)在汉行艺,授徒杨云山(杨麻子)、何星阶(何老九)等.同  相似文献   
9.
潘占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生于湖北黄冈县李集的一家农户.父亲给他取名天保,寓意是“皇天保佑,长命百岁”.潘天保7岁入私塾读书.12岁时,父亲纳妾,他受尽虐待,忿而离家,外出谋事.  相似文献   
10.
湖北评书这朵民间艺术之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自武汉溯江而上,流行于嘉鱼、洪湖、监利、岳阳、华容、公安、石首直至沙市、宜昌等地.汉水流域则流行于天门、仙桃、汉川,旁及黄陂、孝感、应城、云梦一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