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一向认为,精神产品是和个人的人生经历形影相依的。尤其是诗,是性灵的产儿,是人生的体验。我自幼受家学的照染,五岁学诗,少长便喜与屈骚李杜为缘。伯父黎仲苏诗告诫:“诗,虽是慧果的精品,吾祖宗也曾以诗鸣海内,但,大都命途不达。故尔,写诗可,当诗人则不可。”为甚么不可?当初,我年轻单纯,把老人的告诫当作耳边风,心想:李杜文章在,光耀万丈长;倘不可为,这万丈长的光耀,不就熄灭了么!直到1957年6月,认民日报》发出《这是为甚么?》的晴天霹雳,方才使我猛省:此生为何做诗人啊!从1957年的10月以后,我便从人道打入…  相似文献   
2.
怀江庸老人     
次过梵王渡路 ,一段少年时代的春愁总是悄悄涌上心头 ,几番回首“少年心事当挈云 ,谁念幽寒坐呜咽”的心路历程。1947年 ,我刚好17岁 ,满怀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勇气 ,只身几千里而远离乡关来到江南。初到白下 ,负求学的愿望受挫。幸好得到一位既是小老乡又是世交 ,当年在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工作的张竹青六哥的庇护 ,方才免于“流落江湖听雨声”。是年的暮春 ,我得到因庶昌老人的遗泽而少年东渡扶桑留学 ,从此即宦迹天涯 ,从未见过面的堂伯父黎仲苏自河北唐山市的一封来信 ,怜我流离江左 ,少年无依持。信内附有一封给江庸的信 ,嘱我持函去…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我常回贵州。每次总有乡土情结带回上海而寻思,而求索,而频频与友人求解。下面就是我和友人的一些对话,择其要者而记之,庶几对吾黔之开发,不无他山之石的启迪。是的,不管别人对贵州怎么看,俯视也好,平视也好,目之日边荒,目之为贫穷落后,目之……而我则始终把贵州这片土地视为璞。  相似文献   
4.
我这里所说的沙滩文化乃传统的沙滩文化,或曰古典意义上的沙滩文化。她的最后一代传人,是谁呢?众所周知非黎梓莫属。遵义县政协编的文献,有何逸先生写的黎梓的生子及其著述介绍,有的语焉不详,有的以讹传讹。黎梓为黎安理之玄孙,黎雪楼之曾孙,黎季和(黎兆铨)之孙。黎庶昌之臣孙,黎汝谦之堂侄,季和之长子黎魏甫(字妆琦)之子。同胞兄弟四人,长兄黎文圃,二兄黎直哉,均为清光绪年间秀才。长兄承祖风,一直以授徒传经讲学于遵义为业。二兄于民国初年毕业于天津法政学堂。游宦于陕西和北京沈阳。其所以学法,盖源于堂兄黎渊自日本…  相似文献   
5.
谁说您走了呢?……亦文亦武,笔剑双修,繁华滤净红尘梦。忧国忧民,冰霜两鬓,大雪无痕赤子心。陈沂兄长走了,我蕴着热泪写了这副挽联,并且突节而歌:凭栏处,潇潇雨泣……来抒发我的沉痛。平生善歌不善哭,只有两次我以歌代哭,亦歌亦哭,头一次是八十年代初我回遵义的老家“沙滩文化”的沙滩,先是一门兄弟子侄执手而泪雨滂沱,继而是叩拜祖宗的坟墓而放声痛哭。二十多年的生死情结;骨肉凋零残照里,诗书灰土火魔中,我怎么不痛哭呢?第二次恐怕就要数给陈沂兄长送别了。  相似文献   
6.
亦文亦武,笔剑双修,繁华滤净红尘梦。忧国忧民,风霜两鬓,大雪无痕赤子心。陈沂兄长走了,我蘸着热泪写了这副挽联来抒发我的哀痛。回首跨世纪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建国以来,敦我理想,笃我节操,促我奋发向上,言传身教数十年如一日,历经坎坷磨难而不渝,集亲情、乡情、友情、同志情、兄弟情于一炉而无功利之心者有两人:一个是现已离休,年近八十,长住西安、参商两地三年难得一见的刘建昌(又名黎以宁),一个便是陈沂兄长。我与陈沂兄长咫尺若邻,二十余载声息贴切,不论黄浦江潮涨潮落,都无碍于我和他之间的风帆常渡。我到他那里,家事、国事、天下事、读…  相似文献   
7.
怀江庸老人     
每次过梵王渡路,一段少年时代的春愁总是悄悄涌上心头,几番回首“少年心事当挈云,谁念幽寒坐呜咽”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听上海市嚣 ,望江南明月 ,回首故乡的叠叠云山路 ,感悟曾经走过来的文化栈道……由近而远乡思若结 :贵州自明清以来不能不说山川之灵 ,没有给我黔人拥出层峦耸翠冠绝乡邦 ,倾倒一世的鸿儒硕彦 ,乃至文事武德匡济天下的璀伟 ,各孙文恭公应鳌、周渔璜相野 ,丁文诚公宝桢……然很少一星流彩而众秀争兴的群体 ,一如湘楚吴越之区形成一个文化群落。每次返故乡 ,抚黔灵山魂 ,饮乌江清流 ,顺势而归 ,倘徉于沙滩山水之间 ,我仰观俯察 ,不胜思想情感的重负。最近 ,绍兴市来沪上专门展示会稽文化的历史群体。给我触动尤深。一位专研文化史的老友言谈间…  相似文献   
9.
谈家教     
人文素质的培植 ,我以为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首先得从家教始。盖家教乃是一个人启蒙的原始初开 ,是为学校、社会的薰孕所无法代替的。以我个人的成长来说 ,体悟尤切。我出生于一个清贫的书香文化世家 ;也就是为近代文史学家公认 :曾经孕育了以黎安理、黎恂、黎恺父子兄弟 ,黎伯庸、黎庶昌、黎汝濂伯仲叔侄 ;郑子尹、莫友芝、郑之同诸文化名人为代表的“沙滩文化”发祥地的贵州遵义的沙滩。贵州僻处边远。以“沙滩文化”远播黔中驰名西南 ,著称于海内 ,绝非偶然。“沙滩文化”以黎家为主体 ,决不是以富贵显 ,更不是以“士而优则仕”教子弟。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