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地域文化委员会会员、广东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郁南县文联名誉主席张富文编著的珠江文化丛书《南江文化纵横》,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
沈尹默(1883-1971,中国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更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尹默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也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然鲜为人知的是,沈尹默如此杰出的书法成就,竟然是被陈独秀“骂”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杨飞  黄炜信 《湖南文史》2012,(12):33-33
沈尹默(1883-1971,中国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更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尹默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也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然鲜为人知的是,沈尹默如此杰出的书法成就,竟然是被陈独秀“骂”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沤心沥血创办报纸 我的书架上还珍存着松们的作品,我的像册中还留着与松竹合影的像片,料不到在8月28日参加纪念丁宝桢会后,章德华会长告诉我:杜松竹同志逝世了!并于次日举行遗体告别。我惊讶,悲痛,我的心随着电梯而下沉。我和松竹是58年的老友,近60年的深厚友谊,怎  相似文献   
5.
1949年冬,日本侵略军打进了广西,直抵贵州的南大门——独山,史称“黔南事变”。这时黔桂两省受难同胞涌向贵阳方向疏散。据当时统计,难胞进入贵阳的6O000多人.贵阳那时人口不过30万人,突然增加了这么多难胞。物资供应异常困难,各方面都非常紧张,国民党政府立即成立“难胞招待所”以救济逃来贵阳的数万难胞,救济难胞的总体规划是由行政院社会部主持,部长谷正纲亲自到黔桂边境及贵阳地区进行督导。贵阳没有很多的房舍来容纳几万难胞,社会部和地方政府、党团商议,在贵阳设立近3O个难胞招待所,由政府、党团机构各自承办.这样分散…  相似文献   
6.
文物保护单位依法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受《文物保护法》保护,在其范围内进行生产、生活和建设活动,均应依法报批许可。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是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管理和利用,将依法管理落到实处的主要抓手。当前我国实行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统一管理,即多规合一,管理“一张图”。2020年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统一全国用地用海分类,给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用地分类提供了顶层指导。然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用地,地下不可知因素较多,规划范围内用地性质很难确定,对于所在地生产、生活、建设的影响,不可预知性较大。本文拟在国土空间管理规范性文件指导下,结合文物行业相关规范、标准,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用地用海分类进行探讨,将文物保护规划用地用海分类与国土空间分类相衔接,以助于保护规划的科学编制,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7.
黄炜 《神州》2012,(12):3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稳步地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做为当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底蕴,更需要具有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应用文是人们交流思想、处理事务、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写作基本能力。做为高校教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写出能在实践中应用的文章,既是高校素质教育要求,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市县年鉴在框架设计中,普遍存在有分类标准不统一,分类范围不对应,层次设置不协调,标题命名不严谨,事物归类不科学等通病.因此,市县年鉴的框架设计要注意“五性”,即分类标准的统一性,分类范围的对应性,层次设置的协调性,标题命名的严谨性,事物归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黄尧是抗日战争中期到贵阳来的著名漫画家之一。1943年,通过贵阳画家吴夔的介绍,我认识了黄尧。那个时期到贵州来的漫画家还有叶浅予、丰子恺等,叶浅予喜欢到贵州外县进行采风,画了一些反映少数民族风情的漫画。黄尧则在贵阳的时间居多,他是一个很有风趣的文化人。当时不过三十出头,圆脸上架着轻度的近视眼镜,不管天晴下雨,不论酷暑严冬,他总穿着一件风衣,一个塞满画具、画本的皮包,从不离手。讲话总带着微笑,他是“下江人”,但总是学着讲贵阳话。在贵阳居住一段时期后,黄尧对这古老的山城,抗战大后方的重镇──贵阳产生了感…  相似文献   
10.
黄炜 《安徽史学》2006,(4):F0004-F000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