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的斋郎与挽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唐代非科举入仕途径中,除军功占有较大比例外,第二位是门荫。门荫入仕,途径很多,其中较重要的是斋郎与挽郎。据《通典》卷15选举3记唐代入仕门径云: 合入官者,自诸馆学生已降凡十二万余员(弘文、崇文馆学生五十员,国子、太学、四门、律、书算凡二千六百一十员,州县学生六万七百一十员,两京崇玄馆学生二百员,诸州学不计。太史、历生三十六员,天文生百五十员,太医童、针况诸生二百一十一员,太卜卜筮生三十员,千牛备身八十员,备身二百五十六员,进马六十员,斋郎八百六十二员,诸三卫监门直长三万九千四百六十二员,诸屯生、副千九百八十四员,诸折冲府录事、府、吏千七百八十二员,校尉三千五百  相似文献   
2.
本文列举了唐朝民众或低级胥吏申报、申辩文书中的几种不同的"保证语",主要有:一"求受罪""求受重罪""求依法(准法)受罪";二"求受违敕之罪";三"求受重杖十下""求受重杖廿"下等三种不同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保证语"与时代有一定关系:从开始时的战战兢兢,到"依法受罪"的踏实;"求违敕之罪"告诉我们在律令格式之外还有"违敕罪";"求重杖"若干告诉我们"重杖"已经成为实际刑罚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了。民众依据不同时期的刑罚标准采用不同的"保证语",所以虽然在某一时期看起来"保证语"是套话,但从整个唐代看去,"保证语"则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刑罚的变化,并且非常底层地反映了民众所具有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卷一九上《懿宗本纪》有云:“以吏部侍郎杨知温、吏部侍郎于德孙李玄考官;司封员外郎卢荛、刑部侍郎杨戴考试宏词选人。”(1975年版,第673页)同样的例子又见于同卷第675页:“以吏部尚书萧邺、吏部侍郎于德孙、吏部侍郎杨知温考官;司勋员外郎李耀、礼部员外郎崔澹等考试应宏词选人”;第677页“以吏部尚书萧邺、吏部侍郎归仁晦李当考官;司封郎中郑绍业、兵部员外郎陆勋等考试宏词选人”;第679页“以吏部尚书萧邺、吏部侍郎独孤云考官,职方郎中赵蒙、驾部员外郎李超考试宏词选人”。以上四例中的“以某某人考官”句,明…  相似文献   
4.
黄正建 《中华文史论丛》2022,(3):211-228+408
本文從杜佑對所引史料的選擇和剪裁入手,探討杜佑的法律思想,發現杜佑論述“刑制”歷史時,所引資料均删去了有關“以禮化民”等内容,不認爲“刑”後於“禮”而産生,對以德禮仁義治國持懷疑態度。這與一般認爲杜佑主張以禮樂治國的看法有很大不同。此外,杜佑詳細引用記録了當時辦案過程的史料的做法也極其少見,反映了他重實踐重程序重法典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5.
《唐令拾遗》是日本学者仁井田的名著,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能读到这本名著的学者不多。最显著的旁证是:堂堂的国家图书馆,竟然没有收藏一本日文版的《唐令拾遗》。在这种情况下,1989年,长春出版社出版了由栗劲、霍存福、王占通、郭延德编译的中文本《唐令拾遗》,为学术界作了一件大好事。从此,《唐令拾遗》的内容亦即仁井田先生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普及开来。这不仅有益于中国古代法制史的研究,对历史特别是唐史研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意义。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应该真诚感谢译者和出版此书的长春出版社。最近因为工作需要,我又重读了一…  相似文献   
6.
唐代戎服“櫜鞬服”与地方行政长官的军事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戎服“服”由抹额、袍、靴、刀、箭房弓袋等服饰组成 ,是刺史谒见观察使、节度使谒见宰相或朝廷使臣时穿的礼服 ,属于“刺史礼”或“宰相礼”范畴。穿上“服” ,不仅表示对上级对宰相对朝廷的尊从 ,也表示愿意从军事上接受指挥 ,反映了唐代刺史所具有的军事长官色彩。  相似文献   
7.
1999年8月20日到21日,韩国中国学会主办的第19次中国学国际学术大会在汉城成均馆大学召开。除韩国学者外,另有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的学者12名。会议分大会发言和分组会发言二部分,共有论文32篇。韩国的中国学会,创建于1955年,当时有会员21人。1963年开始出版会刊《中国学报》,至今已出版了38辑。1998年制订的《会则》规定中国学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中国的学术与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文学、史学和哲学三个领域。同年,该会出版了份量厚重的、中英文的《国际中国学研究》创刊号(16开本,428页),以后大约一年出一本。现在,中…  相似文献   
8.
“宇文士及割肉”及其他黄正建《新唐书》卷一《宇文士及传》说宇文士及“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为不省,徐之”。这条材料最早出自刘的《隋唐嘉话》。《隋唐嘉话》卷上云:“太宗使宇文士及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焉,士及佯为不悟,更徐拭而便之”。此...  相似文献   
9.
敦煌文书与唐代军队衣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贽在《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其二《请两税以布帛为额不计钱数》中提到:“经费之大,其流有三.军食一也,军衣二也,内外官月俸及诸色资课,三也.”由此可见军衣消费在唐代财政支出中的重要地位.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很难知道唐代军队衣装的实际情况,但是敦煌文书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通过研究这些文书,或许我们能够增加对唐代军衣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具体地了解到唐代服饰的某些侧面,而这正是本文写作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近代以来中国古史学界发展出若干研究出土或传世文书的新学问,时代涵盖战国秦汉直至明清。虽然这些学问研究的对象多是文书,但却并没有形成和建立起自己的"古文书学"。201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些研究甲骨文金文、秦汉简牍、敦煌吐鲁番文书、黑水城文书、徽州文书的年轻学者倡导下,成立了"古文书研究班"。到2012年,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古文书学研讨会",标志着"中国古文书学"正式成立。"中国古文书学"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年。在5年的实践中,我们对有关"中国古文书学"的成立背景、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性质和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