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入藏有大量的古代军事装备用品皮铠甲;是一批研究古代军事装备和彝族古代漆工艺的珍贵文物。铠甲是古代冷武器时期的一种防卫性军事装备;它包括兜鍪,护耳、护项、铠甲、护手筒、护腕、皮盾等七件。它的质地主要是皮革制作,有的镶有银饰和海具磨制的饰件,外面髹漆,并彩绘各种图案纹饰。现就笔者所接触的实物资料,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昭觉博什瓦黑岩画“出行图”中的王者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什瓦黑系彝语记音。汉译“蛇门岩”。石刻画像位于南面山坡,属四川省昭觉县碗厂乡,西距西昌市60公里,东距昭觉县城60公里,南与普格县毗邻。有一条小河(碗厂河)向东流入金沙江,沿河有一条道路是古代由西昌通达云南的古道。 画像用阴线刻在16块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巨大岩石上。现存画像的面积约440平方米,计26幅。刻画有佛和菩萨像47躯,世俗人物15躯,禽兽25个,佛塔2座。其中“出行图”在调查编号(81409)刻石上。是一处近山顶处的悬岩,整个画面高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西昌市西郊一户农民在翻修旧房时,发现早年砌入房基的一块元代梵文石碑。碑质为当地红砂岩,高58、宽42、厚8厘米。从碑石的上下插榫看,此碑原有碑额和碑座,现在仅存碑身,左上角略残。碑两面磨平雕刻佛像和文字。正面上部方线框内以细线阴刻坐佛像一尊。佛着圆领通肩袈裟,结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后有头光和身光,带座通高26厘米。右侧刻阴文直书"南  相似文献   
4.
1984年冬,四川西昌市西郊钟官坡村的一户农民在改建旧房时,发现早年砌在墙基里的一方刻石残件(图一),是一件大理时期的遗物。刻石残件用当地红色砂石雕制,作圆头碑形状,两面刻写文字(图二、三),下部残缺。残高30、宽26、厚5厘米。正面上部中间雕有高约10、宽约6厘米的小龛,龛内浮雕一尊趺坐的佛像。小龛两侧阴刻朱雀图案,下面有阴刻直书的汉字六行,均缺下部,存三十九字。文为:  相似文献   
5.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群众中,能主持祭扫活动和熟悉掌管彝文文书典籍的人,称“毕摩”。毕摩,是彝语音译,汉语意译“毕”是举行仪式活动时祝赞诵咒之义,“摩”意为长老、老师。关于毕摩在彝族古代社会中,曾经是一个高贵的等级,世代承袭。它的来源和产生,根据彝文《百解经·献洒章》记述:“昔日无家把,且无稼稿时,翠绿触头映,蔓草杂铝生。树头藤萝结,路上草缠叠。昆仑门不通,日出光不明,月出光不明。道路不通达,官临令不行,吏至不理政。天遣毕摩降,清理此率障,自此官分行,吏临政事清。树带藤萝断,路上蔓草断。日出光且…  相似文献   
6.
西昌海角出土梵文石刻小考黄承宗四川西昌市邓海南岸海南乡古城村的杨家包附近,发现出土后被打碎的梵文石刻。经过粘对拼合,基本上恢复了原貌(详见附图)。石刻为当地红色砂石刻成,经实测高68.5厘米,宽41厘米,厚约8厘米。呈长方形,两面均有雕刻;一面用线条...  相似文献   
7.
1959年四川西昌市北门外的古代火葬墓中出土铜镜2件。墓葬已被破坏,经了解,铜镜出土于火葬墓的陶骨灰罐中。龙纹镜直径8.5厘米。圆纽,纽外两条龙首尾相接,间有卷草纹。其外有弦纹两周。宽平缘(图一)。出土时镜面周围还可见用朱色绘制的八卦符号。 "正其衣冠"镜直径9.3厘米。圆纽,纽两侧铸有铭文,为:"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其外有弦纹一周。窄缘(图二)。根据这两件铜镜的形制、纹饰,应属南诏大理时期的遗物。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西昌市城市建设的改造旧城区基本建筑工作中,常发现一些古代陶瓷碎片的堆积。其中发现了不少古代茶具的残片,现根据两件比较具有特征的残片标本,作如下的记述:一件白色陶土烧制的茶擂钵底部标本。陶质呈白色,硬度比较高。平底,直径5厘米,内外无施釉痕迹。内底有横竖排列的四根一排的刻划阳线五条。线条作用是蠕磨一种不太硬的东西。器物上都已残毁,对其高度和外层,口沿是否施釉,已无法知道(图一)。另一件为红色陶土烧制,陶色呈红色,硬度比较高。实心高脚底,直径5.5厘米。高2.5厘米。轮制,总高8厘米,口沿直径13厘米…  相似文献   
9.
1980年春,在四川省西昌市北山白骨塔东侧农田里,农民改造耕地时发现多座古代火葬墓,其中一座出土5件较为珍贵的铜俑。北山位于西昌城北门外,发现火葬墓的地方为一处古代火葬墓区。据调查,此处地表原立有许多石质墓幢和圆形墓标,后在垦荒中被清除。这批火葬墓均发现于地表下50至200厘米处,火化后的人骨置于陶罐内。出土铜俑的墓发现于地表下约50厘米处。墓为竖穴土坑,内置依次套装的四重罐,罐下置一砖,砖长32、宽18、厚4.5厘米。外三重罐均为陶质,已残毁。最外一重罐有盖,盖顶有桃形把手,器外壁塑七瓣莲花瓣纹,花瓣间各饰一乳丁。口径约36、腹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竿竿酒”考黄承宗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目前我国彝族人口比较集中的聚居地区。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在建国前生产力比较汉区低下,生产关系仍停滞在奴隶制社会的发展阶段。饮酒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祭祀,集会,盟誓,调解纠纷,过年,过节,探亲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