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铜盘     
魏渝 《江汉考古》2006,(4):93-93,F0004
1969年湖北枝江百里洲出土。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盘大口,口沿平折,方唇,浅腹,腹壁弧收,大平底,底接圈足,圈足外撇。口沿外侧附对称的圆角长方形附耳。腹部饰蟠虺纹,圈足饰垂鳞纹,附耳内外饰重环纹。通高12、口径35.6、底径27.8、圈足高6.5厘米。整器厚重,纹饰粗疏有致,节奏鲜明。此盘与春秋早期黄君孟夫妇墓及襄阳王坡M55出土的盘的器形、纹饰特征雷同,其年代为春秋早期。铜盘@魏渝  相似文献   
2.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长15.7、宽10、高3.3厘米。木胎,挖制。椭圆形,敞口,尖圆唇,弧壁坦底,两侧有对称新月形双耳。器表及口沿髹黑漆,内髹红漆,耳上与口沿内外勾勒朱红、黄、银色的卷云纹和几何纹,杯内以银色、黄色描绘首尾相连的双凤,正中为金黄色花瓣。此耳杯图案布局既讲究严谨与对称,又不失潇洒与自然,色彩鲜艳华丽,形态秀美轻盈。现藏荆州市博物馆。(魏渝)  相似文献   
3.
1992年湖北老河口安岗二号墓出土。口长21、宽18、通高39.4厘米。木胎。由豆盘、盖、柄、座四部分组成。柄两端凿榫头与盘、座的榫眼相接合成一体。豆盘为近长方形,盖面微弧,子口上承盖。盘较浅,柄较粗,柄上端作八棱形,下端为圆形,中部有三道凸棱。喇叭形座,座底内实。器表髹黑漆,其上用红、赭、黄色描绘变形风鸟纹、綯纹、蟠虺纹等。整器髹漆考究,造型典雅、端庄辅以色彩斑斓的彩绘。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现藏湖北省博物馆。(魏渝)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博物馆队伍建设,提高博物馆保管员业务工作能力,进一步做好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工作,2003年10月20日,湖北省文物局在武汉市举办了全省博物馆藏品保管员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为期五天,采取课堂教学与观摩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特邀请有经验的专家授课。授课内容主要是文物藏品管理。通过这次培训使学员们掌握:什么是藏品管理工作?藏品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以及藏品管理工作的内容、程序、操作方法等。并由有经验的库房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5.
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齿部宽7.1、背厚1、通高8.2厘米。木质,半月形背中部微内凹,背厚齿薄。背边缘为斜边,中部透雕云纹。齿22根,素饰。此木梳造型简洁、制作精细,木梳的形式与现在同类木梳几无二致。透雕工艺是战国漆器造型制作手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魏渝 《江汉考古》2006,(4):93-93,F0001
1974年湖北当阳慈化1号墓出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魏渝 《江汉考古》2002,(4):94-94
1978年江陵九店公社砖瓦厂在雨台山大队施家洼建厂,生产取土中陆续发现楚墓。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湖北省物考古研究所(及其原湖北省博物馆江陵工作站)配合生产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东周墓葬近千座,是历来湖北省在同一地点发掘墓葬数量最多的一处。这批东周墓出土的铜、陶、玉、石、漆木和竹简等随葬品数以千计。铜器的品种与数量均较多,夔龙纹铜缕空杯与风纹铜镜就是其中的两件珍品。  相似文献   
8.
1975年湖北江陵雨台山297号墓出土。口外径25.8、腹深8.8、通高12厘米。木胎,挖制。盖、身子母口扣合,盖较矮,顶微弧,盖正中有一套环圆形钮,弧腹、平底、矮圈足。器内髹红漆,器外描绘花纹的部位髹黑漆,无纹饰的部位髹红漆。盖顶四周绘有两两对称的卷云纹,  相似文献   
9.
10.
楚子■鼎     
1974年湖北当阳慈化1号墓出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该器完整,器表略有锈蚀。圆体带盖,盖平口与器口对合,盖顶立圆形六柱捉手,束颈,颈侧附长方形耳,深弧腹,圜底,下接三个蹄形足。纹饰细密,盖顶、上腹均以蟠虺纹为主题纹饰。盖顶纹饰以四周绹纹为单元,其外的三个单元各饰二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