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已历一二千年之久,是世界文化史上仅有的。地方志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的文化源流,有高度发育的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在这样深厚的文化土壤上,才能够孕育出地方志这样的硕果,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地方志这种书的本身的价值。历代优秀的志家,莫不主张地方志要“经世致用。”统治者中的有识之士正是看到地方志对于他们十分有用,可以作为“资治之书”,于是予以重视和提倡,元、明、清代均由朝廷颁布诏令修志。修志的命令,有时甚至达到急如星火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渤海王国曾一再向唐朝“遣子入侍”,“请备宿卫”。这无疑构成了其臣属于唐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而在其同唐的关系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可是,关于渤海何时开始遣子侍唐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旧唐书·渤海靺鞨传》记载:“(唐)中宗即位,遣侍御史张行岌往招慰之。祚荣遣子入侍。”过去治史者根据这条史料,多把这一时间定在中宗即位之年,即神龙元年(705年),似已成为学术界的定论。但仔细加以研读,《旧唐书·渤海靺鞨传》的上述记载并没有明言张行岌的出使究竟开始于中宗即位后之何时。所以,仅凭这一段文字就得出上面那个结论,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相似文献   
3.
1977年7月,山东新泰市翟镇崖头河岸边发现1件铜戈,现由新泰市博物馆收藏。铜戈长胡,援、内上扬,援中起脊,援、胡、内部均有刃。阑侧三长方形穿,内一穿。胡部阑侧有铭文一行3字:“柴内右”。援长20、宽3.5、内长12.5、宽3、胡长13.8厘米(图一、二)。铜戈的形制与河南新郑郑韩故城发现的Ⅲ式戈和河北临城柏畅发现的Ⅱ式戈相  相似文献   
4.
中国乃礼仪之邦,做客赴宴为坐位子要谦让一番,逼宫篡位也要三表陈让、敕书敦劝,表演禅让让贤的把戏。现代史上有两位大人物也做过类似表演,无不弄巧成拙,出丑露乖,为后人留下笑柄。  相似文献   
5.
新乡市博物馆藏品中有一件带有"天启年"款的白釉高髻坐式瓷观音(见图)。通高24.5厘米。上身稍向前倾,左手心向上叠于右手上,右手心向下置于右膝上,手指皆残断;右腿半蹲,赤脚,左腿后屈,蹲坐于圆形座上。座内壁刻有"天启年"款及"百○"二字,字体不规整,象是制瓷工人随手  相似文献   
6.
魏国岩 《神州》2013,(31):290-291
本文试图用中西比较的视野,对梁宗岱的新诗理论进行剖析,从梁宗岱“纯诗”理论的建构,探讨他的诗学体系核心;将梁宗岱置于我国新诗发展的纵向历程中,探究他对我国新诗发展的努力和贡献;最终揭示梁宗岱对中国传统诗学精神终极探寻的学术历程。  相似文献   
7.
2006年岁末,人们期待、盼望已久的目光聚焦在兰州黄河之滨一座崭新的占地百余亩的“工”字形现代建筑群上.这就是经过改、扩建的甘肃省博物馆展览大楼。大楼正门石碑镌刻的馆名.是1971年郭沫若先生陪同外宾来兰参观该馆时亲笔题写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诗经》中俳谐诗的内涵、内容、艺术技巧及特点等方面来探讨诗中的谐;从隐的内涵、原因、作用三个方面来探讨诗中的隐。通过对这两方面的探讨,笔者想使《诗经》更全面地展示给世人。  相似文献   
9.
1983年山西朔州城区修筑通往南河槽的地下污水道,在南关外瓦瓷地挖出一座金代砖券石棺墓。石棺为细白沙石雕成,长120、宽80、外高50厘米,棺盖厚10厘米。棺内只留骨灰,出土铜镜和正隆元宝铜钱约十多斤,均被当时挖土方工人卖到城关供销社废品收购站。唯有墓志一方仍在石棺外不远处泥土里掩埋着,半块外露,清理出来尚完好。该墓志为石灰岩质,长40、宽36、厚10厘米。四边不整,一面磨光,镌刻楷书18行,共319字(图一)。墓志铭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