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桂林的传播魏华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的单行本,先是通过《新华日报》桂林营业处在桂林发行。后由文化供应社在桂林排版重印并发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先在桂林排印50本供党内干部学习,后由《新华日报》桂林营业处发...  相似文献   
2.
话剧运动在桂林魏华龄“五·四”以后桂林话剧的开端话剧在桂林,据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原广西省立法政专门学校的学生、曾任桂林学生联合会会长的李文钊回忆:当时桂林大中学校学生,出于爱国热情纷纷上街宣传,深入戏院演讲和演剧。有一次广西法政专门学校的演讲队在...  相似文献   
3.
倾箧献出赤子心──记杨铨先生向桂林捐献文物经过魏华龄,周安民杨慎德堂主人杨铨先生,著名爱国人士,文物鉴藏家。祖籍广东省鹤山县,1898年出生于香港一个小职员家庭。青年时代在香港太古船坞(船泊修理厂)任工程师,后来是香港一家外国公司的高级职员,收入还是...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斗争,从一开始就受到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关注,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他们不远万里,历尽艰难,千辛万苦来到中国,和中国人民患难与共、并肩作战,给浴血奋战中的中国军民以巨大鼓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靠中国人民团结,经过14年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所取得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文人如何写作,是大家都知道的,在过去,就是关在自己的书房里“爬格子”嘛,现在,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人已经不再“爬格子”了,而是改为敲电脑,用电脑从事写作。  相似文献   
6.
回首广西省立艺术馆(以下简称艺术馆),还得从欧阳予倩谈起。1938年夏,欧阳予倩接留日同学马君武(时任广西大学校长、广西戏剧改进会会长)的邀请信,由上海经香港到桂林,着手桂剧改革。在桂林逗留4个月,他把《梁红玉》改编为桂剧剧本,国防艺术社将《梁红玉》铅印成书,欧阳予倩亲自指导南华戏院桂剧班进行排练,并在正阳路南华戏院演出,连演28场,场场满座,破桂林桂剧演出记录。由于《梁红玉》影射了当时国民党对外消极抗战,对内压迫百姓,刺痛了国民党的一些头目,使欧阳予倩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物,加上在桂剧改革方面与马君武存在分歧,于是在《梁红…  相似文献   
7.
近读黄宗炎《李宗仁与台儿庄会战》,文章在高度评价李宗仁在台儿庄会战中的作用以及指挥艺术时,作了如下论述:“这次会战发生在李宗仁将军管辖下的第五战区,作为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是这次会战中中国方面的决策者和最高指挥官。因此,台儿庄会战的胜利,是在他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取得的,他应是台儿庄大捷的第一功臣”。“他采取了以运动战为主,运动战、游击战与阵地战相结合的战略方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李宗仁这种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正确无误的指挥艺术,不能不说是取得台儿庄会战胜利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林半觉(1907-1983)原名林泉。字半觉。笔名白水、天晓、觉斋、觉斋主人、苍松室主、钵园居士。广西融安县人。金石篆刻家、史专家。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早年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教员、师范讲习所教员、民众教育馆馆长、县教育科科长、省教育厅科员、省立艺术师资训练班篆刻讲师、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后改为榕门美专)金石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林半觉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从事金石篆刻的教学和创作。并刻制了大量的印章。以印会友。结识了化界许多知名人士,通过互赠,留下了许多名人手迹,为桂林化城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名人手稿;第二件事是自1940年起,他全力搜集整理广西石刻(特别是桂林石刻)资料。着手《广西石刻志》的编辑工作。为广西。也为桂林留下了一批珍贵的石刻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来桂林抗战文化研究述评魏华龄抗日战争时期,桂林被誉为“文化城”,可见其文化的繁荣和鼎盛,当时,不仅在国民党统治区,就是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令人遗憾的是,建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对于抗战文化,对于桂林文化城的研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张安治(1911—1990)字汝进,笔名张帆,江苏扬州人,我国现代名画家、书法家、美术史家、美术教育家、教授。自幼在外祖父的指导下,打下了坚实的古基础。1927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四师范,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翌年,入西画班学习,师从徐悲鸿、潘玉良等,同时选修了吕风子、汪采白的中国画课,宗白华的美学和汪东、吴梅的诗词课。1931年毕业创作《渔翁》,曾参加南京美展。1935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助教。1936年11月到桂林,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活动,为广西美术教育事业和桂林抗战化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