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职业、籍贯、特长、体形等特征作为姓氏,这是民丰的维吾尔人姓名的一个特色。 南疆的维吾尔族人民在信奉伊斯兰教后,将原先使用带有佛教色彩的“尉萨”“尉迟”等姓氏废止,开始  相似文献   
2.
2008、2010、2021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在新疆哈密市和巴里坤县文物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先后三次对新疆巴里坤县八墙子岩画进行了调查,发现并记录了数量丰富、特色鲜明的岩画。从该地点近二百块刻画岩石中挑选出30个典型画面进行分层、分幅分析和分类统计,认为该地点岩画题材多样、刻画生动,多描绘动物群落、动物捕食、狩猎、战争等场景。可分为四期,不同时期岩画的数量、风格、内容皆有明显差异,为进一步认识东天山地区史前聚落组成与文化互动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3.
清朝统一西域后,军府制及府县制、扎萨克制推行到了吐鲁番地区。清朝政府在吐鲁番地区行政管理体制是扎萨克和府县制并行,又接受伊犁将军府乌鲁木齐都统和陕甘总督的双重节制,军事管理和民政管理制度极为复杂。两种体制下老百姓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历史发展证明府县制比落后的扎萨克制优越。清朝在新疆建省后,郡县制度逐步扩大到吐鲁番盆地。结果,吐鲁番地区成为扎萨克制度消失最早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美国社会学家戈登上世界60年代所提出的七个主要测量民族关系的角度,为量化民族关系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诸多的测量民族关系的指标。论文对测量民族关系的七个视角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再在此视角下对相应的具体的可以进行操作化的测量的8个具体的指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2017年10~12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发掘了哈密市乌兰布鲁克遗址,清理房址6座及灰坑、窖穴等遗迹,出土器物50余件。遗址年代在距今3000年前后,填补了天山南麓青铜时代晚期遗址考古发现的不足,有助于了解哈密盆地史前遗址聚落形态、建筑结构、生业方式和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6.
鳌拜、瓜尔佳氏,满州镶黄旗人。清太宗天聪八年(1634年),鳖拜授牛录章京世职,任甲喇额真。因屡建战功,“进三等梅勒章京,赐号‘巴图鲁’”。崇德八年(1643年),鳌拜从贝勒呵巴泰等打败明朝守关将,又进薄燕京,略地山东。以其卓越的指挥才能,晋升为三等昂邦章京,受到清太宗的优厚奖励。顺治元年(1644年),鳌拜同其他将领一起鼎定燕京。清世祖福临,考核各级将领的作战功绩,鳌拜又以忠勤戮力,战功显赫进为一等。此后,鳌拜在镇压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十分卖力。顺治五年,鳌拜反对多尔袞继位,被削夺世职,又因他曾同肃亲王“私结盟誓”,为人告发,论死,“诏宥之,罚锾自赎。”到顺治帝亲政,授议政大臣。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治区气象局开始抓地方志工作比较晚了点。1683年4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作出编纂新疆地方志的决定,并发出了通知。1683年6月又召开了《新疆通志》编纂方案讨论会,会上自治区领导讲了话,作了许多重要指示。会后,印发了《新疆通志》编纂方案(草案)。虽然我们是重视的,也作过几次研究。但当时正值我局进行机构改革,新老班子交替,一时顾不上修志工作,拖了一段时间。在机构改革基本结束后,随即抓了这项工作,于1684年8月上旬经过局党组研究决定成立了新疆维吾尔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思想与外来佛教哲学思想的相互融通构成了敦煌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内涵,并在敦煌文献与石窟艺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以敦煌文书S.3728《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作为儒释融通的典型文本示例,分析古代敦煌地区流传的《二十四孝》《孝子传》《孝经》等版本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同中原地区流传版本之间同根同源的关系,体现出儒家伦理和佛教伦理在发展过程中的融汇与贯通。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地区发掘的阿斯塔纳、哈拉和卓和巴达木等十六国—北朝时期墓出土了一批木人物俑和木动物俑。有学者指出吐鲁番出土的木俑“原形”来自于战国至唐代墓葬中的随葬陶俑,但忽略了木俑的形成、向西域的动态拓展及其背后的人群迁移。春秋战国时期,木俑在江汉地区形成,并随着楚国疆域的扩张而盛行于南方地区。至西汉,木俑主要流行于受楚文化较深的南方地区。东汉时期,木俑传播至河西地区,这可能跟西汉中期以来的南方人口向河西地区的迁徙有关。十六国时期,河西各地方政权统治西域,随葬木俑的习俗也随之进入吐鲁番。  相似文献   
10.
新疆于1983年启动首轮修志工作,至2011年共编纂出版地县两级地方志108部。新疆首轮地县两级地方志比较重视对民俗文化的记述,大多数志书在民族宗教篇中设立民族一章,记述民俗文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全面客观地记述和反映一些行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民俗文化,传承好各民族民俗文化,是新疆广大地方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