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马丹丹 《神州》2011,(3):55-55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我们有些人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运用,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运用,更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以致于影响了体育教学应有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此。本文将探讨非智力因素对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更多的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本领,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废庙兴学"和"破四旧"为例,回顾民间信仰经历的政治运动,分析背后的话语与意识形态,以及对待民间信仰的态度。因此,尽管是对"废庙兴学"和"破四旧"这一过程的分析,无形中把学者们对原生态文化的看法也作为客观分析的对象,从而揭示原生态文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现实的复杂背景。  相似文献   
3.
缺失的理论     
由于对民俗学政治性的关注,1960年代以来文化批评开始将民俗学书写看作是一种文类,指向民俗学的文本批评和政治立场批评。不仅知识生产碎片化,批评也日益碎片化且失去有效性,批评占据了道德高地,但同时失去了理论关怀。对民俗资料的阐释与分析仅仅沦为素材,对评论的评论反倒成为关注的中心。这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学和民俗学内部发生文学转向的结果。"理论"是一种有关世界的表述类型,它有以下独特属性:即有趣性、可信性、概括性、可验性。理论应该根植于对导向性主题的审查,而非根植于对民俗学者自己的审查。民俗学者应该从文化批评的迷思中走出去,直面对民俗学真正有重大意义的理论构建力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