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早期铁器(公元前5世纪以前)的金相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自1974年开始在柯俊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物理、技术科学史专家)领导下,与各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密切协作,对许多墓葬和遗址出土铁器进行了金相学研究,对于判断和了解古代各时期钢铁冶炼技术是很有效的。研究表明,中国在17世纪以前,至少有10项钢铁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表一)。随着我国田野考古工作的新进展,对于中国何时开始使用铁器,何时开始人工冶铁,早期铁器的冶金学特征等问题,金相学研究近年来有新的成果,值此《文物》月刊500期之际,特撰此文。  相似文献   
2.
北票喇嘛洞墓地出土铁器的金相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是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中叶的鲜卑族墓葬,自1992年以来已进行5次发掘,共清理墓葬400多座,而每墓必出铁器,主要有农具、工具和兵器,特别是出土的全套甲骑具装更引人注目。作者对该墓地出土的32件铁器进行材质及制作技术的研究。这批铁器质量较好,制作技术较成熟,不排除原材料有来自中原地区的可能。研究表明,鲜卑族大规模使用铁器是在南迁西迁以后,在迁移过程中逐渐与汉族接触、交流,得到铁器或者铁器制造技术,并接受了中原地区先进的铁器文化。  相似文献   
3.
X光照相技术在文物及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X光照相方法的无损特性,就决定了这一技术适合被用于研究物这一特殊对象。本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X光照相技术在物及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反映不同材质物的保存状况,揭示被锈蚀物覆盖的铭及纹饰,显示古代器物的工艺痕迹,有助于考古出土物线图的绘制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中国古滇地区铜铁农具、兵器和工具的制作工艺,采用金相显微镜组织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的方法,对昆明呈贡天子庙和呈贡石碑村出土的战国至西汉时代11件铜器和2件铁器样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铜器的材质有红铜和铜锡合金两种,相同的器物有较稳定的化学成分。铜器中农具、兵器和工具为铸造制作而成。2件铜柄铁刃剑的材质为亚共析钢,作为兵器,具有优良的性能。本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古滇地区铜铁器具的工艺技术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属器的实验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沙遗址出土金属器的实验样品全部选自金沙遗址Ⅰ区“梅苑”地点2001年机械施工时挖出的器物。根据部分出土金器、铜器的实际情况 ,或进行沃损检测 ,明确其表面合金成分 ;或显微镜下观察纹饰的工艺痕迹 ,推断其形成方法 ;或取样进行金相检验和成分分析 ,确定其合金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金属器的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晋宁石寨山古滇人墓葬群出土的金属器样品进行金相和扫描电镜 (SEM)的实验研究 ,扫描电镜分析显示西汉时期滇池地区已使用金、银、铜、铁、锡、铅、汞多种金属 ,铜器的材质主要是锡青铜。金相分析显示青铜器采用铸造、锻造、铸后加工等制作方法 ,铁器则采用锻打工艺制造。通过实验分析 ,表明云南在西汉时期还使用了汞鎏金和镀锡技术作为金属器表面的装饰。  相似文献   
7.
云南江川县李家山墓地出土金属器的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Using metallorgraphic structure analysis and SEM-EDX,this paper examines 55 sam-ples taken from metal artifaets unearthed at the Lijiashan burials in Jiangchuan county,YunnanProvince.The results reveal that different materials,including gold,silver,copper,tin-bronze,lead-bronze,and iron,were used to produce these artifacts during a time span from mid-Warring Statesperiod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Metallorgraphic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bronzes were made ofcasting metal and that some were subsequentl...  相似文献   
8.
朱开沟遗址早商铜器的成分及金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内蒙古朱开沟遗址经过四次科学发掘,表明该遗址层位关系清楚,年代及发展序列明确。据简报,该遗址的时代共分五个阶段,即自龙山文化晚期(约公元前20世纪)到商代早期(约公元前15世纪)。自第三阶段(相当于夏代中期)即出土锥、针、指环、臂钏等小件铜器;第五阶段发现的青铜器有鼎、爵、戈、刀、剑、镞、耳环等  相似文献   
9.
表面富锡的鄂尔多斯青铜饰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活在中国北方广大草原地区的古代部族,自商周开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尤其是鄂尔多斯地区出土了种类繁多、以动物纹饰为特征的青铜装饰品和实用器。由于鄂尔多斯地区与欧亚大陆相邻,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某些形态特征和艺术风格,引起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兴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鄂尔多斯式青铜器进行了研究。学者们发现,在一些鄂尔多斯青铜器的表面具有银白色的光泽,一般认为这些银白色表面是镀银,或者是由于含锡量较高的青铜,在铸造时反偏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甘肃早期铜器的发现与冶炼、制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肃地处黄河上、中游的高原地区,已发现新石器及稍晚时期的古文化遗址达1000多处。甘肃省的祁连山脉蕴藏着丰富的铜矿和其他有色金属矿藏,为古代冶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甘肃已发现的早期铜器达300余件,占全国出土的商代以前铜器总数的80%以上。因此,在对中国早期铜器的研究中,甘肃早期铜器的研究尤为重要。 1981年,笔者发表了有关甘肃出土早期铜器的部分分析检验结果。自那时至今的10余年间,由于新的考古发掘成果为早期铜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同时考古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