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汶口墓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汶口墓地分析韩建业对中国文明起源的讨论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而讨论的焦点最后又往往集中在对近几年一些重大考古发现的认识上,比如大地湾的房子,龙山时代的城,良渚、陶寺的大墓,红山的“庙、坛、家”,如此等等。但正如严文明先生所言,这些讨论就事论...  相似文献   
2.
在公元前3千纪后期至2千纪之初的龙山时代,黄河、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存在三个丧葬传统,即富贵并重的海岱传统、重富轻贵的江汉传统和重贵轻富的中原传统。这三个传统的涵盖地域,恰好与所谓中国上古"三民族"或传说时代部族"三集团"的分布地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大约以公元前2200年为界, 老虎山文化可分为前、后两大期.前期稳定发展,对外影响有限;后期向南强烈扩张,其陶双鋬鬲、卜骨和细石器镞更流播至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老虎山文化后期对外扩张的加强和这一时期气候日渐干冷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屈肢葬谱系梳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肢葬是墓主人不同程度地屈曲下肢的一种葬式。在中国的黄河流域、长江中游、华南、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均发现了流行这种葬式的墓地。本文作者对中国古代屈肢葬的谱系略作梳理,将其分为南方、北方、西方三大传统。其中南方传统出现和衰亡的时间最早,北方传统出现稍晚,西方传统出现和消失的时间最晚。作者进而将这三大传统与整个欧亚大陆的三夫屈肢葬传统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早期,长城沿线的内蒙古中南部、陕北、内蒙古东南部、辽西等地分布有若干石城带,这些石城带基本上都位于当时农业、半农业文化区的北缘,受到气候环境变迁的影响而南北略有移动,其重要功能之一是为了防御北方民族的南侵。由于这些特点与长城有可比之处,故可称其为长城的"原型"。  相似文献   
6.
涿鹿之战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帝时代前期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所代表的炎帝族系自西而东、后岗类型所代表的蚩尤族系自东而西分别扩张 ,终于在涿鹿附近相遇而发生激烈冲突 ,蚩尤族系暂时居于优势。但后来继半坡类型而兴起的庙底沟类型所代表的黄帝族系势力大长 ,与蚩尤在涿鹿一带再次交锋 ,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失败的蚩尤族系被迫向南迁徙。  相似文献   
7.
试论豫东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与古农业形态李亚东,宋豫秦,雷兴山,韩建业1992年秋,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和河南驻马店市文物保管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河南驻马店市杨庄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对该市党楼、河泥旺、高楼、刘楼、郭楼等遗址进行了试掘和调查,为研究该地区新...  相似文献   
8.
河南驻马店杨庄遗址龙山时代环境考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驻马店杨庄遗址龙山时代环境考古●姜钦华宋豫秦李亚东韩建业一、区域地质、地貌、植被和气候概况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的中南部,华北平原的西南边缘,北纬33.1°,东经114.6°。其西南方向为伏牛山的余脉,由西北向东南延伸,成为汉水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区...  相似文献   
9.
裴李岗文化强盛时对外扩张影响,将渭河流域、汉水上游和黄河中游以北地区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衰败时又东向迁徙,其文化因素深深渗透到黄河下游和淮北地区文化当中.正是由于地处中原核心的裴李岗文化的强大作用,才使黄河流域文化紧密连结在一起,从而于公元前第九千纪形成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文化区":才使黄河下游、汉水上游、淮北甚至长江中游地区文化也与中原文化区发生较多联系,从而形成"早期中国文化圈"的雏形.  相似文献   
10.
按:严文明教授,生于1932年,湖南华容人。著名考古学家。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系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现为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兼任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国际史前学与原史学联盟(UIPPS)常务委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