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戏曲图案文物始见于宋代杂剧绢画(图1、2)。元代戏曲壁画及元墓中出土了不少戏曲人物浮雕;明代随着戏曲艺术的复兴,各种以戏曲演出场景为内容的插图版画、陶瓷、木雕等大量出现。清代由于徽班进京,地方戏的兴起及18世纪40年代前后京剧的形成,都极大的影响了民间画师创作这一题材的兴趣。清代戏曲图案陶瓷笔者以为从戏衣装束、人物造型及绘画内容上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顺治-雍正(1644-1735年)以刀马人物为多。其风格深受明代以来的刻本版  相似文献   
2.
雪里红 《收藏家》2005,(4):19-26
攒盘,俗称拼盘,也称全盘。始于明万历晚期,康乾兴起,嘉道流行,而民窑尤盛。从文意上看,“攒”是移动之意,对盘而言应是“能移动之盘”。《说文解字》曰:“攒,聚也。”所以,攒盘是由多个盛装物品的盘子组合起来的礼器。先为大盘,后民间次以小盘,渐次而组合在一起,始成攒盘。这既合礼数,又能达意。故俗语曰“先人的肚,后人的嘴”。这样,礼数在时间的演变中渐渐淡去。而盛装物品的攒盘则保留下来,逐渐成为节令、婚、丧、嫁、娶等重要节日款待宾客的重要礼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  相似文献   
3.
雪里红 《收藏家》2006,(11):36-38
乾隆豆青釉堆贴竹纹藏诗赏瓶(图1、2),器高56、口径10.5、底径14.5厘米。撇口细颈,圆腹,圈足,露胎。底部施釉,书“乾隆年制”四方青花篆文款(图3),无圈栏。造型规整,线条流畅;胎体坚致、细密,厚薄适度;釉面肥腴、莹润,光亮匀净。纹饰为一竿修竹斜立于瓶腹,竹枝满布于瓶,枝繁叶茂。竹叶似为风雨竹,横为风竹,垂为雨竹,宛如一幅风雨飘逸中的修篁图。整体画面主题突出,布局合理,参差错落,疏密有致,清新俊逸;其枝、叶均以带有粉质的白釉堆贴而成,以竹叶为汉字的点横撇捺而成五言诗一首,别致的叠垂于瓶腹之上,甚为奇特。背面书唐代诗人李欣(690-75…  相似文献   
4.
雪里红 《收藏家》2004,(4):28-32
戏曲图案文物始见于宋代杂剧绢画。元代戏曲壁画及元墓中出土了不少戏曲人物浮雕;明代随着戏曲艺术的复兴,各种以戏曲演出场景为内容的插图版画、陶瓷、木雕等大量出现。清代由于徽班进京,地方戏的兴起及18世纪40年代前后京剧的形成,都极大的影响了民间画师创作这一题材的兴趣。清代戏曲图案陶瓷笔者以为从戏衣装束、人物造型及绘画内容上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雪里红  李奇 《收藏家》2006,(3):27-34
唐诗较早见于长沙窑出土的青釉釉下褐彩小瓷壶上,距今约有1200年的历史(图1)。宋元词曲的繁荣,以词境曲意为背景的作品偶有所见。明代集诗、词、曲而别开生面,以诗意为画题的画谱、绘本、书画等大量出现,影响着瓷画工匠的创作激情。清鼎定中原后,诗衰而画盛,直至有清的“诗界革命”和“同光诗体”的出现,诗境画意作品层出不穷。特别是康熙三十年以后在“广开科举,发扬汉文化”的倡导下蔚然成风。清代瓷器上的唐诗画意,从诗境及画意在器物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顺治-康熙三十年(1644-1691年)承前朝,以“题词”(图2)和“画意”为主…  相似文献   
6.
正钦州窑,属清代地方窑场之一,1934年叶麟趾著《古今中外陶瓷汇编》和1975年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中国的瓷器》等书将钦州窑归为清代地方窑场之一,叶喆民在《中国陶瓷史》曰:"以后鲜为人知,也较少见于文献。"为方便叙述,本文持此论。钦州坭兴陶,又称宜兴陶,因钦州方言中"宜、泥"发音相似,后逐渐称之为"坭兴陶"。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坭兴陶器兴盛一时,品种主要以文房、茶具等生活用品  相似文献   
7.
雪里红 《收藏家》2007,(6):62-66
康熙釉里红圆棒槌瓶(图1),高44、口径13.8、底径12.6厘米。盘口,短颈,颈部凸起一圈弦纹,圆折肩,筒形长腹,平切式二层台圈足①(图2)。足部露胎,底部施釉,无款。造型规整,器形敦厚。胎体厚重,施釉均匀,釉面光亮,  相似文献   
8.
枕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战国而始的硬质枕头,到五代十国的软质布枕,其材质有石、竹、木、陶瓷、青铜、黄金、皮和布,可谓变化万千;其名称有砖来代、警枕、隐囊、函枕、脉枕,不一而同。这些变迁,可以真实而具体地反映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更表现出枕头文化发展的轨迹。《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是有关枕头的最早文字记载。枕片花是布枕两边挡头的装饰物,其形制可能源于满族婚俗中“枕头顶刺绣”(图1)。清入主中原后,满族婚俗中的这种枕头  相似文献   
9.
雪里红 《收藏家》2004,(10):44-49
枕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战国而始的硬质枕头,到五代十国的软质布枕∞,其材质有石、竹、木、陶瓷、青铜、黄金、皮和布,可谓变化万千;其名称有砖来代、警枕、隐囊、函枕、脉枕,不一而同。这些变迁,可以真实而具体地反映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更表现出枕头文化发展的轨迹。《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是有关枕头的最早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