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湖南省政协、民革湖南省委员会、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社联、湖南省历史学会、中南地区辛亥革命史研究会、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湘潭大学、湘潭师范学院、长沙市政协等十一家单位联合发起的“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全国青年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9日至13日在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举行。来  相似文献   
2.
关于戊戍变法时期康有为兴建海军的思想,学术界多年来一直缺乏研究。本文拟对此浅论。 一 戊戍变法时期,康有为呼吁军事改革,尤其主张:“今吾欲兴海军”。实际上,这成了他以后的一贯主张,到了1907年他在给清廷的请愿书中仍坚持主张中国应“速成海军”。那么,为什么戊戍变法时期康有为能产生兴建海军的思想呢?这决非偶  相似文献   
3.
林增平教授的《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一书终于在1991年8月由湖南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方面的文章29篇(其中绝大多数是论文),共三十二万余字。这是作者奉献给史学界的最后一部近代史专著。 该书基本上分成五部份。第一部分共12篇文章,关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研究;第二部分共三篇文章,关于辛亥革命时期会党  相似文献   
4.
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薛龙博士的新著《北洋军阀时期的中国地方政府:传统,近代化与东北地区》是近年来美国学界研究中华民国史和中国地方史的重要成果之一。作者薛龙先生早年在密西根大学学习中国历史,1974年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一直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和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从事中华民国史研究工作。他的这部著作系统探讨了1916—1928年间,以省长王永江为代表的奉天省政府如何不断采取措施克服种种危机,努力进行经济改革和近代化建设,揭示了奉天军阀和省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之所以撰写此书,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满族…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如同辛亥革命时期一样,孙中山仍然积极地投入到探索社会主义的热潮之中,不仅继续坚持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学说,而且主张“以俄为师”,“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逐渐地从旧三民主义者向新三民主义者转变,不断地向科学社会主义者靠拢。在他的带动下,聚集在他周围的一批民主主义者也对社会主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作为孙中山的追随者之一,陈炯明自然也不例外。五四时期陈炯明的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对民主革命派领袖人物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忠实的阐述与宣传,而且在阐述与宣传的过程中还有所充实与发展。但是,关于这一课题,学术界至今仍然无人研究。本文拟就此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6.
1922年6月16日凌晨3时 ,驻扎在广州的陈炯明所属部队即陈家军4千多人,在粤军总指挥叶举、粤军第二师师长洪兆麟等的指挥下突然围攻广州中华民国总统府 ,并炮击孙中山在观音山的住所粤秀楼。这一事件被称为“孙中山广州蒙难”事件或“六·十六事变”。海内外学术界都认为这一事件的主谋是孙中山的部下陈炯明。换言之 ,陈家军在广州叛乱或叛变、围攻总统府是陈炯明一手策划与制造的。笔者根据现已掌握的大量材料尤其是新材料 ,却认为此次事变并不是陈炯明一手策划与制造的。换言之 ,1922年6月16日这一天陈炯明并未“叛乱” ;…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并非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但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最早提出近代中国将不经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革命取得成功后宜继以和平的社会革命,中国社会主义要实行国营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关注和解决民生、实现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将分为国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即使在今天也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陶季邑 《安徽史学》2012,(3):118-120
正关于孙中山的"大同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们一般认为这两者在孙中山那里一直是等同的①。其实,国内学术界的这一传统看法过于简单。笔者觉得,应该分两个阶段来考察孙中山的"大同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自新中国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西方学术界就开始对这一政策进行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后, 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有关学术著作更是纷纷问世。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美国薛君度的《中国外交关系》 (Chuntu Hsueh,ed.,D/mensions of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1977.),澳大利亚约瑟夫·凯 米莱里的《中国外交政策:毛主义时期及其以后》(Joseph Camilleri,Chinese Fordgn Policy:The Maoist Era and Aftermath.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80.),美国费正清、麦克法夸尔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相似文献   
10.
周思邑 《神州》2014,(3):247-248
18世纪末的马噶尔尼使华是东西方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大国—中英之间的首次撞击。出使过程中的礼仪之争反应了东西方之间不同思想的碰撞,这种不同的思想来源于东西方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国际体系的认识。东西方的相遇和碰撞是历史的必然,撞击后东方的转变也是历史所致,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