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2009年广东省入境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伟  黄秀波 《人文地理》2012,26(1):113-118,106
依据2000—2009年广东省入境旅游的相关数据,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尺度两个方面对广东省入境游客的年际变化、时间分布、空间集聚性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除个别地级市外,广东省大部分地级市入境游客到访率年际变化稳定,年际集中指数较小,时间分布均匀;(2)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地区差异,呈明显的集中型格局,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且有进一步向其集中的态势;(3)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市域差异,呈现从以广州、深圳为双中心,向四周辐散的"中心双核辐射式结构"到以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以及惠州为多中心,向四周辐散的"中心多核辐射式结构"过度趋势,空间集聚性指数下降,入境游客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均匀,市域差异有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解说:源起、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伟  洪艳  杜小芳 《人文地理》2009,24(5):101-106
解说是旅游休闲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但关于解说的研究却只是近50年以来的事情。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解说研究经历了形成期、寻找最佳媒介期、探求正当性阶段,到1990年代初期初步走向成熟。目前,国际上的解说研究借助更多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及应用社会科学如营销、消费行为、应用行为分析及教育分析方法等,通过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规范焦点理论、阐述可能性模式、基模理论、防御动机理论以及其他认知和社会认知理论得到理论架构,并逐渐走向成熟。与此相应,解说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大陆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水平也与国际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梳理了国际解说研究的最新进展,对解说的源起、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我国解说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解说研究发展的前景,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解说研究主要集中在台湾地区,研究的案例地选择较单一,对解说效果的评估缺乏定量的评估等等,另外也看到中国大陆地区,有关解说研究的论文曾逐年增多的态势,解说研究在中国也会越来越得到重视,解说也会被用到旅游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从跨学科视角系统梳理经济学、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地理学和统计学对中国农村多维贫困概念和研究范式的不同理解。研究发现:①各学科的研究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对“动态多维贫困”等概念的关注,对“多维贫困测量与识别”等议题的探讨,以及对多维贫困分析框架的广泛应用;②各学科的研究又各具特色,一是经济学衍生了“资产贫困”概念,地理学衍生了“空间贫困”和“综合贫困”概念,综合人文社会科学衍生了“隐性贫困”概念;二是在研究议题上,经济学和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涉及面较广,对新时代多维贫困问题探讨较多。经济学和统计学在多维贫困动态研究上更具优势。地理学更具有空间和综合思维,对多维贫困时空分析与贫困的可视化表达等方面特色鲜明;三是在分析框架上,经济学、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地理学在传统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国农村贫困研究拓展的主要方向,以期为深入开展本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陶伟  何新  蒋伟 《人文地理》2014,(5):40-48
堪舆是中国独特的城市形态理论。作为聚落当中最持久、最稳定的形态要素,则为城市形态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阅读的文本。本文以平遥古城为案例地,以堪舆文化为视角,通过田野调查、访谈与形态要素分析,对传统民居的形态变迁进行了详细考察和论证,总结了平遥古城传统民居的形态特征及其演化的三种类型,深入探讨了引起形态演变的原因。本工作不仅对基于西方城市形态理论的已有研究形成了有益互补,而且对平遥古城历史延续和文脉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柴雪瑞  陶伟  卢俊 《人文地理》2022,37(1):90-99
传统村落物质形态既是空间的产物,也是时间的产物,具有动态的历史延续性.基于康泽恩形态学的方法,本研究从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关联互动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傣族传统村落弄么村物质形态的生成逻辑与演变过程.研究发现:①弄么村的物质形态与社会文化形态之间存在复杂的辩证关系.民间非正式组织、基层治理与弄么村的物质形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  相似文献   
6.
人文地理学领域鲜有关注"饮茶听粤曲"这一独特的音乐文化景观,鉴于此,本文以百年茶楼——荣华楼的曲艺茶座为例,采取深度访谈及参与式观察、定性描述方法,用"凝视"理论探讨在他者与我者、"看"与"被看"的互动中,荣华楼曲艺茶座其空间功能的塑造及转变、其社会关系的建构及意义。结果表明:①对茶楼关注的焦点随时间发生转移促使经营者思考如何改造展演空间的功能达到维持经营的目的,致使粤剧粤曲展演空间原有功能被分割;②"凝视"是一种展演反思的作用力;3粤剧粤曲展演空间发挥着维系社会某一特定群体文化体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索:以苏南三镇为例   总被引:97,自引:5,他引:92  
陶伟  戴光全 《人文地理》2002,17(4):29-33
本以苏南三个水乡古镇的旅游发展为例,以提高区域旅游发展的整体吸引力为目标,提出主导旅游资源相似的临近地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C-C模式),试图对协调旅游空间竞争和空间合怍的关系作一探讨。章分析了竞合模式的内涵及其实施条件,并在论证苏南三镇实施竞合模式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实施竞合模式的三大战略。  相似文献   
8.
陶伟  黄荣庆 《人文地理》2006,21(3):10-13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发展是和社会、政治、经济、城市本身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城市游憩商业区系统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合系统,它的空间位置、外在表现形态、功能与组织形式都在动态地演变着。通过对广州历史上游憩商业区的形成、空间结构的变迁以及影响其空间结构变迁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探讨城市游憩商业区发展的历史轨迹与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9.
高校女性教职工日常休闲行为探析——以广州高校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春霞  陶伟 《人文地理》2007,22(3):65-68
本文尝试对城市职业女性日常休闲行为的整个系统过程进行研究,并选取高校女性教职工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她们的日常休闲动机、休闲决策、休闲的时空间行为结构、休闲期望和休闲满意度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以透视职业女性的休闲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漠视到觉醒:西方旅游研究对身体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少燕  陶伟 《人文地理》2019,34(4):1-12
旅游是一个身体体验的过程。旅游中的身体是物质性的身体和社会建构的身体的统一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人文社科领域“身体转向”、“感官转向”和“非表征转向”的到来,西方旅游学界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到旅游者的身体和具身性话题。在梳理西方旅游研究关注与身体话题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旅游研究关注身体话题的几个发展阶段和相应特征,并从身体与旅游目的地形象表征,身体政治与性旅游、医疗旅游,身体展演与旅游节庆仪式,身体、感官与旅游景观,具身性与旅游体验五大议题进行了归纳和探讨。提出了基于身体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研究的路径和框架,并进一步提出了国内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以期推动国内旅游研究对身体的进一步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