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战前中国教师、公务员、工人工资薪俸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衡量一个阶层生存状况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无疑是其工资薪俸水平的高低,其一定程度上亦反映了国家及其社会对该群体的重视程度。本文以战前教师、公务员、工人三大群体作为考察对象,围绕薪俸制度的演变及其工资薪俸的实际情形,对战前十年教师群体内部的薪俸、教师与公务员薪俸、教师薪俸与工人工资予以比较,并对战前教师薪俸结构的特征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政府与大学不断调整对教师兼职行为的规定,使之趋于合理化.大学教授之校外兼课行为,经历了从民初的被法规“禁止”到被“限制许可”之转变.然大学教授兼课行为在整个民国时期皆普遍存在.就大学教授自身而言,薪资不定、任期不稳所导致的经济压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问成为诱发其外出兼课之主因 大学教授兼课所得是他们一项非常重要的收入,对其家庭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并不完全一致.概言之,北京政府时期,教授兼课是弥补家庭生计的方式;1930年代初直至抗战前,不菲的兼课收入维持了教授们“高品质”的生活;战时大学教授兼职则成为生活重压下维持生活的必须方式.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小学教师的薪水及其生活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育红 《民国档案》2004,23(4):71-77
民国时期,教师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职业群体。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直接关系教师群体之素质,并大体上反映一个国家及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本从生活史的角度,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小学教师的薪水及其生活状况进行了考察,认为这一时期小学教师待遇不仅非常低微,而且差异亦极为悬殊,由此制约了当时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影响着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形成小学教师队伍的人才逆淘汰现象。而这恰恰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战前中国大学教师薪俸制度及其实际状况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教师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职业群体,其规模已相当可观。教师薪俸的高低无疑是衡量其生存状况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本文以代表知识分子主体的大学教师作为考察对象,围绕大学教师薪俸制度的演变及各类大学教师薪俸的实际状况,对战前大学教师薪俸状况予以比较,认为薪俸差异悬殊是这一时期大学教师薪俸最显著的特点。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与当时各类大学教育经费的来源途径有关。大学教师之间的这种薪俸级差并非完全是教师学历、学识和资格的反映,而是存在相当程度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民初至抗战前夕,北京大学教授实际所得薪俸与教育部所颁薪俸标准二者间并非完全一致。制度层面之规定体现的仅仅是政策制定者的一种意愿,能否切实落到实处,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北京政府前期,国立北京大学教授薪俸虽普遍较高,但由于采取现金与钞票搭放形式,中钞的贬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授薪俸的实际水准;1920年后北京大学教授又频遭欠薪困扰;自1931年始直至抗战爆发前夕,大学教授们则享受到一段"黄金时光"。这一时期,大学教授尚享有在外兼职的权利。民初至抗战前夕国立北京大学教授的薪俸虽不能和少数特权阶层相比,但属于高收入群体应是无疑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