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关于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主体人物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赵佶(宋徽宗)仿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尽人皆知的一件名迹。图中九人、八骑,没有別的点缀。但观者对于里面的主体人物,往往分辨不出,因此议论纷纭。有人认为图中间盛装的两位,下方为"(?)国",上方为"秦国",而以抱小儿的一人,年貌较长,定为"韩国"。我总觉得这样推断,不太合乎实际。后来又看到《文物》1961年第12期刊载张安治同志的《(?)国夫人游春图》一文。他也认为图中没有"韩国"、"秦国"在内。  相似文献   
2.
1952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原称文物调查研究组)于广渠门外寻获辽代石刻一件——"秦王发愿纪事碑"。刻石的时代是辽兴宗重熙三年(公元1034年)。叙述秦王患病,其二子"知足"、"无曲"代其祈祷。病愈乃延僧、造象、刻石纪事。碑文为真书十行,行十四字。略有剥蚀漫漶之处。前二行为秦王题衔,低三格写。全文是:"燕京留守,兵马大元帅,守囗师、政事令、秦王制文惟重熙三年,年五十四,病染囗囗,身  相似文献   
3.
在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第三室内,"继续发展篆刻艺术"部分,展出清代诸名家的治印,其中杨(氵解)(龙石)、翁大年(叔均)、王石经(西泉)三家的作品,皆是给我曾祖(名介祺、字寿卿、号簠斋)刻的。杨、翁两人交游甚广,在艺林中名亦较著,王石经则以僻处乡里,知者较少,但其在金石篆刻方面的成就,或亦不在杨、翁之下,故有介绍出来的必要。并且我从幼年的时候,便晋接这位老人,承他指授我书法,在一个时期内,几  相似文献   
4.
簠斋轶事     
前谈王石经治印,曾谈到我曾祖(陈介祺)一些关于金石篆刻的言论,但这在它的学业中,仅仅是一点一滴。关于他的成就,在当时的一般学者,曾推之为"集其大成"的金石家。即在今天只要谈到毛公鼎,就会联想到"簠斋"。最遗憾的是它生前比较审慎,虽有不少创见、发明,却不肯把著作轻易拿出来问世。故收藏虽富,而著述流传甚少。在它身后若干年,虽经邓实、褚德彝诸人代为辑印过《簠斋吉金录》等书,那只是流传了吉金文字,于簠斋学术无关,而真正  相似文献   
5.
国子監     
国子监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位于首都内城东北角,现为首都图书馆馆址。首都图书馆这条街,正名是"成贤街",但是很少有人叫它成贤街,都叫作"国子监"。国子监大门外东西有两座横额刻有"国子监"三字的牌楼,牌楼为一间式,式样别致。国子监即"太学",是古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校。最古的时候叫作"成均",后来叫太学,到汉代还用这个名称,晋武帝成宁二年(公元276年)起国子学,这是以国子名学之始。到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于西京置国子监,高宗龙朔二年(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