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作者汤马斯·佛里曼Thomas L.Friedman,2005 年英国FT/高盛财经书大奖得主。台湾雅言出版。译者杨振富、潘勋。比尔·盖茨推荐说,这是一本所有决策者、企业员工都必须读的书。本书揭示了这样一个现象:只要有宽频,只要有雄心,不管你身处何地,都不会被边缘化。竞争的立足点变平等了,小虾米可以和大鲸鱼平起平坐了。因为“世界是平的”了,造成以前不平等的那些因素已经被“十大推土机”抹平。本刊选摘“十大推土机”之一,以飧读者。作者心目中的其他推土机是:1995年8月9日;网景上市;工作软流体;开放源代码;外包;岸外生产; 供应链;资讯搜寻和轻科技“类固醇”。  相似文献   
2.
文化包含着矛盾:绝对与相对、完美与不完美、稳定与不稳。许多文化借助天启的宗教揭示绝对,其超越了人类、智力以及时空。通过设置全知全能的上帝,他们想象出一种永恒与绝对物在稳定状态中持存。这些文化中,不断有人提出解释过去的新视角,这就使得历史一再被重写。历史简单化为一种生成过去意识的方式。与之相反,许多东亚文化并未发展出如此的天启宗教概念。在他们看来,历史本身构成一种能够依赖的绝对物。东亚的历史带有规范性功能,这是不允许被轻易改写的权威资源。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31日《日中历史共同研究第一期报告书》公开发表(以下简称《报告书》)。《报告书》中提道:“双方学者均认为:在学术研究领域存在意见分歧是正常现象;在就战争责任的认识取得基本共识的前提下,通过学术讨论、资料交换与观点的交流,可以加深相互间的理解,缩小认识的差异。迄今为止的共同历史研究,双方学者已经在学术研究领域进入了‘即便不赞成对方的意见,但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新见九十六篇欧阳修散佚书简辑存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公开笔者于日本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图书馆所藏南宋本欧阳修全集中所发现的九十六篇散佚书简文。因考虑到文章篇幅,对于散佚书简文本以外的论证部分力求简要。有关天理图书馆所藏欧阳修全集之版本等一些问题,笔者在2011年九州大学举办的日本中国学会宣读的论文中已有比较详细的考证(本文之论证部分仅为其中的四分之一),而对於保存了这九十六篇佚文的天理本欧阳修全集之成书原委及与其他宋本欧阳修全集之间的关系,笔者亦将在今后撰写专文,予以详考。  相似文献   
5.
《相雨书》是唐代黄子发编撰的一部主要研究气象预测的书籍。分候气、观云、察日月并星宿、会风详声、推时、相草木虫鱼玉石、候雨止天晴、祷雨、祈晴等9篇。[1]文章运用气象学、大气物理学等现代大气科学原理来窥探该书所蕴含的气象预报方法以及气象预报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黄俊杰教授对界定中国历史思维特征的反思为起点,讨论了历史文化与传统进行比较与对照的方式,并探讨一些新的思考方式。文章认为,文化比较通常引起两方面的情况(一种文化遭遇另一种文化后开始自我反思),并试图界定一种历史文化,如中国的历史文化,当中国史学传统在西方被提出和感知时,它或多或少是被视作西方历史思维独特性的反例。鉴于西方学术在现代具有的霸权性影响,当今的中国历史学家也在抵制东西方的两分法。对这种两分法或两种文化的特征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其不仅相互有关,而且是暂时的。例如,当现代中国人显露出受到兰克史学的巨大影响时,他们基本上尝试去重新发现自己的文化过去,如18世纪的考据学传统,以适应变化的世界。本文主张,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赋予文化比较得以在其中进行的特殊情境以历史意义,超越那些为重新评价某种文化中的确定要素而易被接受的特征,运用历史智慧,应对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历时三年多的日中共同历史研究在日本社会及历史学界获得怎样的认知与评价。在《日中历史共同研究第一期报告书》(以下简称为《报告书》)发表一年半以后,希望重新思考其意义与课题。  相似文献   
8.
前言:"十五年战争论" "十五年战争论"是理解1930年代日本对外行动问题上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历史解读。当初这一说法被理解为一种单线式的历史解释,即从满洲事变到日中战争再到太平洋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满洲事变使得日中无法避免一战,日中战争无法逃脱太平洋战争的命运。围绕这一历史解读,日本近现代史学家展开讨论,对十五年战争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日藏古文献《二中历.经史历》记有一份三十卷本《文选》的文体分类以及其各卷帙构成的完整篇目,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其保留的极有可能就是《文选》编撰初始之旧貌。这份书目首先表明《文选》最初的文体实为三十四体(三十三大体再加“离骚”),更重要的是,这份书目的出现还牵连到《楚辞》在六朝文体概念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晋宋乐府之流变等诸多文学史上的根源性问题,为探讨萧统编撰《文选》之动机与意图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