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傀儡湖与阳澄湖并称为姐妹湖,名气未必如阳澄湖,却是昆山的生态水源地,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民间称之为箬帽湖,因为湖泊的形状像是一只椭圆形的大箬帽。也有人说湖东岸曾有带箬帽的石刻神像,用以辟邪,所以叫作笠帽湖。  相似文献   
2.
蟹路     
正俗话"虾有虾路,蟹有蟹路",是比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谋生方式、获利渠道。但阳澄湖畔确实有一条水路,成为大闸蟹生殖洄游的"蟹路",这就是行头港和渭塘。地处娄江北岸的古镇正仪,别名星溪,梁天监年间一度置郡建县。这里水陆交通发达。一百多年前,当沪宁铁路刚刚修筑,就在镇北设立了火车站。如今,312国道、京沪高铁和城际公路四通八达,不过我对水路更  相似文献   
3.
正生活在清康熙、乾隆年间的龚炜,自称"巢林散人"。他的曾祖父当过明朝官员,父亲是进士出身,也当过官,妻子王氏则为太仓望族后裔。到了他这一辈,家道已经中落。龚炜"喜经史,工诗文,善丝竹,兼习武艺",文才特别出众。然而年过四十仍屡试不第,身体又常常有病。于是他放弃科第,甘于贫寒,以笔墨自娱。他一生写过《屑金集》《虫灾志》《湖山纪游》《阮途志历》等著作。最为人称道的是《巢林笔谈》,记载了大量清代社会的风土人情、逸  相似文献   
4.
1939年9月,在鄂豫皖边区沦陷的辽阔大地上,日军暴行作恶,国军退缩东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鄂东抗日游击五大队大队长张体学和中共黄冈中心县委书记文祥,从夏家山突围出来,在莲湖畈会合商量、决定,创建敌后湖区抗日根据地——涨渡湖抗日根据地.1940年春,根据地达到千余平方公里,人口30万.这就是平汉铁路以东,第一个支持新四军五师东进南下,战略包围武汉日军的后方基地.建国后,这块地方大部分划归新洲县管辖.  相似文献   
5.
陈益 《钟山风雨》2011,(1):48-49
"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汪曾祺这句话,是指作家的灵魂与沅水相交融.在凤凰古城沈从文故居的耳房南墙上,用毛笔书写着孙女沈红的悼文《湿湿的想念》.文章说:"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走出沅水的沈从文,也成了一本人们未必能读懂的大书.  相似文献   
6.
陈益 《钟山风雨》2012,(3):51-52
近日读黄方毅(黄炎培之子)先生为纪念三联书店创立八十周年所写的文章《黄炎培、邹韬奋与(生活周刊)》(《读书))2012年第二期),其中谈到黄炎培于1917年5月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后来在昆山县徐公桥开设乡村教育试验区,把职业教育推向了乡村。我联想起花桥镇徐公桥现存的民国建筑大年堂,颇有些感慨。  相似文献   
7.
长时期以来,不断有日本内阁成员公然发表否认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言论,有的甚至说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是捏造出来的,对这种企图篡改历史,欺骗世人的卑劣行径,我们坚决不答应.我是一个在日军屠刀下死里逃生的受害者,我要用日军在新洲城一次杀害71人的惨痛事实,再次控诉侵略者的血腥罪行.  相似文献   
8.
正《贞丰诗萃》描绘的古镇三百年前的周庄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我们或许要从古籍中找答案。晚清周庄人陶熙,爱好文学,擅长写诗,精于医术,曾编有《贞丰诗萃》五卷,收集了数百首诗歌,其中有很多对古镇景象的描绘。陶熙在"凡例"中说:"贞丰里,本苏台乡,元和城外九乡九里之一,所辖四都五十七图,而周庄镇仅辖三图。是镇虽以贞丰名,实则贞丰之一隅耳。"贞丰里,曾是周庄的旧名,但贞丰  相似文献   
9.
<正>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开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苏州昆山人,明代著名的散文家,海内称震川先生。归有光的赶考之路,历尽艰辛,可谓是中国科举制度下的一个极端。他自明嘉靖四年(1525)秋开始,先后六次参加应天府乡试,35岁时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二名。此后,三年一次的会试竟“八上公车不遇”。自壮年至暮年,一次次“下第南还”、又一次次从昆山或安亭世美堂“计偕北行”,终于考取进士时,已是六十花甲,随后开始短暂的仕宦生涯。  相似文献   
10.
陈益 《钟山风雨》2022,(2):45-46
<正>商衍鎏(1874—1963),字藻亭,晚号康乐老人,学者、书法家。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考中一甲第三名,成为一千三百年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个探花。科举过后,光绪皇帝推行新政,选派了一批学员去日本留学。商衍鎏与同科的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于1906年皆赴东京法政大学学习经济和法律。两年后,商衍鎏毕业归国。在清廷举行的考核中,商衍鎏被评为最优列一等。然而,留日所学无法成为改变现状的实践,归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